2022-12-05 13:5225
0
根据成公亮先生编订的《古琴指法简释》,关于谱字的指法也给琴友们科普如下
有右手的其他指法:
1.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2.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3.轮。在同一弦上连续摘、剔、挑(速度视具体定),连续出三声。
4.琐、长琐。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5.双弹。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弹出两个“如一声”的音,弹法是中、食两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后先剔后挑,出音有力。
左手的其他指法:
1.浒。按弹得音后略微停顿,再上至后一音位,琴谱中常写成“午上”, 上至何音位谱中会接着标示;另一说为上的幅度大至一个半音或一个半音以上,引上过程中不滞留者为浒。
2.淌。即淌下,奏法与下相似,“淌”使“下”进行的音过程略缓,有滑奏效果,常用于下准。
3.往来。按弹得音后即连续绰至上一音位和注下至原音位,往来数次。谱中不一定标出往来次数,一次至四五次都可能,三次为常用。
一般术语,包括调名(定弦法)、弦名、徽名、散、泛、按音与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等。其记写方法,先在曲名下记明琴调(定弦法),然后将谱字用大字作为正文,用小字作为旁注,分别记出。每个大字,一般用上半部代表左手各指所按徽位,下半部代表弦名与右手所用指法。如略去上半部或仅有弦名而无右手指法,则表示左手徽位或右手指法均与前一谱字相同。小字旁注大都为前列大字的说明,或代表左手的走指音与带出音。这种记谱法对于保存传统的演奏技法,比较准确地表现古曲有其独到之处。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