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最全古琴琴身科普

坊韵

2022-10-21 13:46阅读26评论0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对有头、颈、肩、腰、尾、足。


1.琴面:为能充分振动,面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如果材料为上了年代的老木头更佳。一般常见设有两根音柱(天柱、地柱)连接着面板底板,传导振动。

2.琴弦:古琴最初只有五弦,象征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增加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故称“文武七弦琴”

3.琴徽:琴的外侧有十三个圆点称之为徽。

4.琴头: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上的硬木为“岳山”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头部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


5.轸子、轸池、护轸、鸭掌:这四个部分统称为轸子系绒,扣调节琴弦松紧长度、改变音高之用。

6.绒扣及绒扣的搓捻系结:连接蝇头与轸子的丝绞称为绒扣,绒口一般用稍粗的真丝丝线搓绞而成,蝇头及蝇头的打结用弦头的一端绕结,并位于岳山顶端系连绒扣的弦结,称为蝇头。

7.琴尾: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

8.琴底:起反射音响的作用,基本上呈平面状。


9.龙池、凤沼:底板的中部和尾部,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或圆形的洞孔,中部大的称龙池,尾部小的称凤沼。


10.雁足:约琴面的九徽处有两只支撑琴体和系缚琴弦的脚,称为雁足象征七星。

11.断纹: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