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4 17:3633
0
“音色”,又称“音品”、“音趣”,是声音的一种特性,是因为发音体的内部组织不同而在发音时产生了不同数量的自然泛音列。每个基础音,都会产生自然泛音列。一个基础音,如有较多的自然泛音列产生时,它的音色就较丰富。例如,不同乐器,由于构成乐器的材料与结构等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是在演奏同一音高、同一强弱的乐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例如在同一乐器上,在两把由不同材料做成的琵琶上,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来:白木琵琶背部木料的组织比较松,在发音时的自然泛音列要少一些; 红木琵琶、紫檀琵琶背部木料的组织比较坚硬,且又适应于自然泛音列的产生,在发音时自然泛音列就会多一些。因此,一般说来,白木琵琶的音色要差一些 ,红木琵琶的音色要好一些,紫檀琵琶的音色要更好一些,就是这个缘故。
琵琶在音色上,曾有“尖”“膛"“松”“脆”“爆" 五种音色效果。“尖”是指在高音区的发音非常明亮;“堂”是指在低音区的发音特别洪亮;“松”是指在按弹发音时反应很灵敏,弹弦后的余音很强很长;“脆”是指发音很清脆;“爆”是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在一把好的琵琶上,就是要求这五种音色特点都能具备。不但在老缠弦的低音、中音区发音要洪亮,也要在子中弦的中音、高音区的发音很美好。
音色“松”“膛”的优点是:音量强弱的幅度在不同的弹奏力度中易于拉大,余音也较长,近听时音量也较洪亮,上把低音区的发音则更见洪大。缺点是:易于听到噪音,在合奏中易于被其他乐器“吃掉”,乐音传送不远。
音色“尖”“脆"的优点是:中、下把,中高音区的发音较好。缺点是:上把低音区发音的厚度与浓度不够。
音色“爆”的优点是:富有金石之声,噪音较少些,在合奏中不易被其他乐器“吃掉" ,乐音传送较远。缺点是:余音较短。
要使琶琶的发音具备上述五种音色,与背料与泡桐板的选择,背腔的大小形状,背部与背料的厚度,面板不同部位的不同厚度,横档位置的尺寸与大小,音柱的大小与位置,胶的质量,上胶的工序以及上胶后相隔时间的多少,内子口的润度,覆手的位置与大小等等,都有一定关系。
音色在琶琶四条弦上的一般情况是: 子弦的音色较明朗而清脆;中弦的音色较柔和而优美;老弦的音色较粗亢而紧张;缠弦的音色较低沉而粗厚。
音色在把位方面的情况是:相位的音色较为浓柔而优美;品位第一把位的音色较为明朗而松快;品位第二把位的音色较为响亮而怡美;品位第三把位的音色较为清脆而紧张;品位第四、第五把位的音色较为尖锐而紧张。
音色在触弦部位方面的情况是:约在第九至第十一品位处弦身上弹奏时(记谱时记有“上”字),音色较柔和。因为已经减去了在弹奏部位处可以有的部分泛音结的一些低的自然泛音如第四与第五泛音。约在第二十三品位处弦身上弹奏时(记谱时记有“中”字),音色较清脆。约在距离覆手二公分处弦身上弹奏时(记谱时记有“下”字),音色较坚实;如靠在覆手上弹奏时,音色更为坚实尖细,此时音量不太响亮,因为已部分地制止了基础音。在覆手与第二十五品位中间位置处(即覆手上方五至八公分处),是通常弹奏的部位,音色较清脆而饱满,记谱时不记符号。
音色在弹弦力度做变化时的情况是:用较强的力度去弹弦时,音色较明朗而响亮;用较弱的力度去弹弦时,音色较柔和而细弱;用一般中等力度去弹弦时,音色较清脆而轻松。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