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 21:2025
0
【一】走音
在古琴演奏中左右向“走音”时,是左臂带动腕、掌、指进行移动。
“走音”是改变有效弦长,产生音的高低变化,构成旋律的流动。
“走音”的音效,有“无声胜有声”的意趣和内涵深幽之感。
例如,琴曲《平沙落雁》中开头部分的连续“走音”,音量一直在衰减,甚至几乎听不到声音时左手还在移动,即为意境之所在也!
【二】爪起、带起
左手“爪起”、“带起”的音是空弦音,且多为旋律音,其目的是丰满音响效果与色彩。
在演奏中,此音会与相邻的旋律音互为同度、一个八度或两个八度音程,需特别注意音量与其他旋律音的平衡,一般来说不宜过重。
例如,琴曲《酒狂》第一句中的“爪起”就是一个非重音。
【三】搯起、罨
在一组旋律音线条中,“搯起”、“罨”所得音是其中的一环,与前后的音共同组成旋律的整体,其音质标准是纯净的“余音”。
有的人在演奏此音时会发出带木板声的杂音,这就破坏了旋律线条的流畅与连贯。
例如,琴曲《阳关三叠》中的“搯”、“罨”:大指要在“搯起”的一瞬间突然往斜上方拨弦,而不可沿着琴面向边沿方向扒弦;“罨”时,要以大指的“正位”触弦点扣弦,要准确地击在琴弦上得音,而不要“罨”出琴面木板声。
【四】吟、猱
古人言“五音活泼之趣,半在吟猱” ,可见,如果整首琴曲没有一点吟猱,那么音乐难免显得呆板。
其实,“吟猱”对所按音起到的是润色美化的作用。施以“吟猱”,单个的音能得以灵动,一条旋律也能获得生动活泼的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吟猱对乐曲进行风格气息的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吟猱”进行设计,切不可随意“吟猱”,更不可逢音必“吟猱”,否则会使听者有颤抖不定的感觉。
例如,琴曲《良宵引》中很多音都无需“吟猱”,以此来表现一种安详静谧的情境。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