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传统古筝冷知识,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满月无暮皆是温柔

2020-02-29 13:40阅读27评论0

传统古筝冷知识一:第一本确切证实筝存在和流传的材料是《史记》


在《史记·李斯谏逐客书》里曾经说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第一次出现了“筝”字,从该文的年代来看,在公元前237年间,古筝就已经在秦地流传了。


传统古筝冷知识二:最早出现的筝是五弦竹筝


东汉应劭《风俗通》云:“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传统古筝冷知识三:最开始转调是采用移动筝柱来进行的


筝发展到汉代开始出现转调。候瑾《筝赋》中记有:“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是采用移动筝柱来转调的。


传统古筝冷知识四:唐朝开始用手指甲弹奏古筝


至唐代,由于手指弹奏指法变化多端,表现力强,故有人在演奏古筝时也放弃拨子,用自己的手指甲弹奏古筝,并将之叫做“搊筝”(今人叫做“抓筝”),从而丰富了演奏技法,增强了表现力,使古筝得到广泛的普及。


传统古筝冷知识五: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筝谱是梁在平的《拟筝谱》


在民间流传的有手抄二四谱记录的筝谱,但是一直没有正式的筝谱出版,直到1930年,才有梁在平先生编著的《拟筝谱》一书出版。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