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8 17:3825
0
单簧管为西洋木管乐器之一,产生于十七世纪末期,起源于古希腊,于十九世纪末叶传入中国。
最初的单簧管是欧洲古代一种叫做芦笛的乐器,呈圆柱形,没有按键和喇叭口,只有七个音孔。后来,芦笛渐渐演变成了单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沙吕莫管。
直到1791年由法国单簧管演奏家,巴黎音乐学院器乐教授、格扎维埃·勒费福尔(Jean Xavier Lefèvre 1766-1829)才给这一乐器增添到第六个键子,这个时期单簧管的演奏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莫扎特创作了《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并且首先将单簧管应用于乐队。与此几乎同时,还有德国曼海姆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塔米茨父子大力发展了单簧管艺术,小施塔米茨更为单簧管创作了二十余首协奏曲。
1812年,经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缪勒(Iwan Mueller 1786-1854)的潜心研究,成功的研制出能够演奏各种调式的十三键单簧管,这种新结构的单簧管使演奏者在技巧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深受人们的赞誉。
1839年,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法国乐派重要人物克洛泽(Hyacinthe Eléonore Klosé 1808-1880)和法国著名的乐器制造商路易·奥古斯特·布费(Louis-August Buffet 1816-1884)两人一起做了大量改进十三键单簧管的工作,使单簧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并于1843年在历史上第一次推出了勃姆式单簧管,最终形成勃姆体系。虽然这一乐器在近代还有新的改进,但从1843年至今历经一个半多世纪,克洛泽发明的这种勃姆体系单簧管的基本构造一直保持到现在。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