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天下第一”的古筝?竟然有这么大~我肯定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古筝网

2024-07-11 14:19阅读7208评论0

古筝的音色优美,既能表达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被誉为“众乐之王”和“东方钢琴”。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而古筝,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



我们今天所说的主角,便是坐落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南2公里处的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这里,有一座以废旧闸门和金属构件打造的巨型古筝雕塑——“天籁”。


这座古筝长27.5米,宽6.5米,高1.5米,重达56吨,堪称“天下黄河第一筝”。它依偎在母亲河畔,掩映在绿树丛中,仿佛奏响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天籁之音。




天下黄河第一筝


据了解,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9年,竣工于1961年,位于黄河干流“几”字弯头,作为河套千万亩灌区的源头,它不仅是亚洲最大、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首制大型引水平原闸坝工程,更是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闸”。


三盛公水利枢纽安全运行60年余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废旧金属材料和机电设备,这些原本看似无用的物品,在三盛公水利工作者的眼中却成了宝贵的资源。


为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风景区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组织技术团队,将这些废旧金属材料创意加工成金属雕塑作品和景点景观,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而我们所看到的“天下黄河第一筝”,便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和黄河工程管理局科技人员共同设计、利用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时拆下的闸门、钢丝绳等材料精心打造的。



古筝头尾呈褐色,筝身淡黄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古朴与大方。



筝头书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词,筝身刻有“天籁之音”四个大字,传递着对中华民族和乐顺意、盛世祥和的美好祝福。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