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4 10:182787
0
新书推荐
CNY:165
西安音乐学院科研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西安音乐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果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项目
小编推荐 ☆☆☆☆☆
该书是一部集结了十余位硕士研究生在学业生涯中辛勤耕耘、积极探索的论文集。书中不仅涵盖了他们在古筝学术领域的独特见解和研究成果,也体现了他们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同侪的互学互助下,对所学知识不断深化、拓展的过程。“在表演实践与文献阅读中去发现问题,进而产生研究动机。这类本体研究恰是探究听觉艺术奥妙的价值所在”。西安音乐学院的樊艺凤教授作为本书的主编,正是期望通过分享这些优秀的论文,能为更多古筝专业的学子们提供学术研究的方向和灵感。
主编
樊艺凤,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陕西秦筝学会荣誉会长。西安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陕西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政协委员、陕西省教育基金会公益慈善大使、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评委。
序(节选)
不可否认,当代筝乐理论建设的勃兴,与古代先哲和筝界前贤影响不无关系。如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关于秦始皇“退弹筝”和“真秦之声”的文载;傅玄在其《筝赋》中的“仁智之器”说等等,为当今筝乐理念赋予了浓重的文化底色;当代古筝泰斗曹正教授为《秦筝》创刊题词“筝道本源”以及陕西筝派领军人周延甲教授所倡导的“秦筝归秦”主张,一时成为古筝专业学科建设和非专业普及教育的社会诉求,对演奏教学、筝乐创作、理论研究等对陕西筝派的建树和拓展,起了巨大的先导作用。
时间进入21世纪,古筝艺术已是家喻户晓,普及惊人。演奏、创作、都得以空前发展和繁荣,理论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术视野空前开放,论题更见专业和多元。诚然,本集所涉论题多从创作素材、曲体结构、音阶调式、旋法特点、风格技巧分析等音乐形态入手,难能的是作者们极尽最新的专业思维,新的学术理念、新的研究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立论新颖前卫,精彩纷呈。
……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世斌
2023年春
李世斌,陕西安康人,研究员。
退休前司职原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现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所长。曾主持编纂出版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之“陕西卷”,《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李石根著);出版个人专著《传统音乐生态透视》等五部,发表文论百余篇。社会兼事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陕西秦筝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筝》杂志执行主编,陕西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等职。
后记 (节选)
回望做硕导的教学历程,从学生选题——框架搭建——内文填充——写作完成,整个过程可谓用心良多,希望同学们的研究有一个好的面向。每届学生开题前就选题的合理性与创新性屡屡在脑中不断萦绕。本意是希望他们的学术视野是开阔的,研究理路是通达的,选择视角不是狭隘的。这也就有了该研究文集诸如作品解析、音律构成、文献研读、审美阐释、定弦与调式关系等探研面向。
……
如果缺乏音乐学层面的积累,选题又涉及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等范畴的内容,势必会造成小马拉大车之窘境。原本选题角度不错,却由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历背景的局限及累积的不足,其结果是浅尝辄止,隔靴搔痒,难有深度造为。
……
生成如上阐发,希冀一种理想。在以操手类为见长的器乐表演艺术实践中,大量的时间也许会用于解决技之困顿。记得有位俄罗斯钢琴家说的话:什么是好的音乐?基于两点:你心中的音乐+你的措施!多年的艺术实践使笔者感悟到,措施不仅仅体现在技之超越,更体现在多重素养下而立体存在的丰富累积。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有所区别的核心竞争力。教以共进,研以致远!
樊艺凤
2023年夏
订购联系
刘同学:158 0292 8724(西安)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