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 11:072443
0
最近小编收到后台留言,很多学古筝的小可爱们,问为什么怎么弹都有杂音?
小编不负众望,给你们扒来干货,赶紧收藏起来吧!
去除琴弦、筝码、琴身、指甲等客观因素,其实主观因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打、勾、托、抹是古筝最基本的弹奏技巧,也是最常用的弹奏技巧,其他指法如点指、四点、小撮都是建立在单指的基础上的组合指法。
如能解决单指的运指杂音问题,那么其他组合指法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正确的弹奏方法,是避免杂音的关键所在。
01.
手型
将手形调整为半握拳,确保掌心适度收紧,小、中、大三个关节应自然弯曲。大拇指应张开虎口,手腕与手臂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肩膀则应自然放松,自然下垂。
在触碰琴弦时,应主要运用小关节的运动,同时确保指尖动作灵活且主动。弹奏时,手指应向掌心方向弯曲,弹完后需放松手指并恢复至初始位置。
各指的关节、掌关节以及手腕应保持稳定,避免塌陷,这样手臂的力量才能直接传递至指尖,如同畅通无阻的水流。各手指应保持独立性,未参与弹奏的手指应自然下垂,并保持适当的放松状态。
02.
角度
触弦角度指的是义甲与弦之间形成的夹角。当这个角度过小,接近平行时,容易造成动作过大,从而触碰到相邻的琴弦,产生双音效果,或者胶布与琴弦摩擦的声音。
理想的触弦角度应为90度,类似于用手指抓取物品时的感觉,将力度集中在指尖,并自然地向手掌心弯曲弹奏。
同时,义甲与弦面应保持正面接触,以确保音色的光滑圆润。如果义甲的侧面与弦身接触,会产生刮擦弦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刺耳。
03.
速度
触弦速度指的是在弹奏过程中,义甲与琴弦接触并滑过的时间长度。
在演奏快速的同音型旋律时,若触弦速度过慢,可能会产生杂音。特别是在演奏倍低音区时,由于琴弦较长且较粗,义甲滑过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较大,振动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义甲在第二次撞击琴弦时触弦速度较轻,可能会发出明显的“吱吱”声。
在连续拨动同一根琴弦时,应避免将义甲提前放置在琴弦上。弹奏前,义甲应离开琴弦,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击弦发音。义甲拨动琴弦后,手指也不应立即返回琴弦,因为琴弦在被拨动后仍处于振动状态。此时若义甲立即放回,会立即产生摩擦杂音。
演奏时,指尖需要具备瞬间的爆发力,而掌心则需保持控制力。避免在有效弦长的中间位置演奏,这样可以减少第二次触碰同一根弦时产生的杂音。
04.
深度
触弦深度指的是弹片尖端与琴弦接触的深度。
当义甲接触琴弦过深时,它所承受的阻力相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若想让义甲顺利滑过琴弦,必须施加更多的力量于指尖关节,这可能导致音量过大,超出琴弦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产生过多的杂音。在极端情况下,这甚至可能引起琴码的跳动,严重时还会导致琴弦断裂或走音。
过度的触弦深度还会使得音质变得模糊不清,音色变得暗淡而缺乏光泽。在蹭弦过程中产生的杂音会直接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并且增加触弦所需的时间,从而妨碍快速弹奏的流畅性。
在占弦弹奏时,使用义甲尖触弦,通常建议义甲尖进入琴弦的深度为5毫米左右。这样的深度可以有效减少琴弦对义甲的阻力,同时缩短触弦时间,减少义甲与琴弦之间的摩擦。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