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她是筝届泰斗的继承人,却用18年做了一件事...

玉振

2024-06-14 18:43阅读758评论0

十八年

我们可以做什么?

升学?工作?成家立业?


十八年

你是否还能忆起那些往昔岁月?

是矢志不渝的梦想

还是坚持不懈的意念


十八年如一日地坚守初心

致力于同一件事情

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


365古筝传承公益发起人—陈泓

她,一位平凡的公益人,却以不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坚持与奉献的真谛。十八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公益事业的前沿,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缘起


2006年一次偶然机会,随几位爱好摄影的友人深入大山探景,不曾想被深山里一座座简陋的小学和衣不保暖、食不饱腹的孩子触动了心灵深处,那一刻起,她的心就再也无法平静, 从此不论在哪里,她的心始终牵挂着这里的每一情、每一境....


十八年来,她用绵薄之力,一直关注着那些大山里渴望求学的孩子们。


2013年,尝试把古筝带入大山,给留守儿童带去丰富的童年生活和音乐艺术。



2014年,在安徽省岳西县包家乡小学创建第一所公益古筝教室,培育了第一位乡村古筝老师。


2015年,组织支教,请县城里的老师进山教古筝,鼓励大山里的老师到县城学古筝。



2017年,在岳西县城铺设公益古筝教室,正式成立“365古筝公益传承行动组委会”。



2018年,在广东韶关捐赠40多万的古筝,铺设公益古筝教室,古筝教师孵化基地正式成立。


2019年走进江西吉安,捐赠价值180多万的古筝,为38所红色学校建立公益古筝教室。



2020年-2022年,3年抗疫,不曾停下公益的脚步,实地走访了湖南湘西州(一市三县),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


2023年,先后走过青海西宁、湖南湘西州,捐赠价值200多万的古筝,并开设了张筝人古筝艺术传承孵化基地。



因为坚持,所以被看到!


去做那个擦亮星星的人

十八载春秋,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在陈泓女士的引领下,始终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越是藏在浩瀚星空中不易被察觉的星星,越是需要爱心人士去擦亮它。正是她的不懈坚持,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更多的孩子沐浴在关爱的阳光下。



点亮别人,亦照亮自己

她的事迹,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公益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她用爱心和汗水书写着公益的华章,为留守儿童筑起了一个个梦想的港湾。更因她的坚持和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古筝的魅力。


她的卓越贡献得到了集艺网的肯定,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艺术功勋人物。她的古筝作品和活动影集经过邮政部门、中集艺、国礼艺术家邮品制作组委会的严格审核,荣幸地被收录在中国大型文献类珍藏限量版《我和我的祖国》文献类臻藏册中。这份荣誉不仅代表着社会的认可,更是对她未来继续投身公益事业的鼓励和鞭策。



每个人

都是公益路上的一束光


十八年坚持做一件事情,对于陈泓女士来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喜悦。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公益事业的伟大意义,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她表示: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公益,也不是一群人的公益,而是所有人的公益。公益事业的持续推进,离不开持续而稳定的资金支持。为了扩大对留守儿童的援助范围,她深知必须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此,她呼吁更多富有爱心的人士能够加入到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中来,共同为这一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与人永远是相互的

当善良遇见善良

便会绽放出世间最绚丽的花朵

在我们为他人点亮明灯的同时

也请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

这束光芒必将照亮我们自身

愿我们

眼里有爱,心里有光

将温暖和善良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

我们始终坚守在前行的道路上

期待您的加入!


-扫码咨询-


是荣誉,更是认可


每一份聘书、每一个奖杯都代表着一份责任和担当!它们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精神的传承。承载着对于无私奉献者的赞誉与认可,彰显着公益事业的崇高与伟大。凡加入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的爱心人士,即有机会获得以下荣誉: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