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 21:15417
0
有多少琴童,一提到练琴就浑身没劲,四肢无力,“今天太累了,明天练吧!”、“今天有点晚了,明天练吧!”、“今天不太舒服,还是明天练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久而久之,“拖延症”也很就养成了。
平时不练琴,上课两行泪,手指错乱跟不上,“弹到哪里啦,我谱子上怎么没有”、“这旋律怎么这么陌生”,这时候在课上懊悔,为啥平时没有好好练。回了家,依旧“上了一天课了,明天再练吧!”
上面的描述有没有戳中你的心巴的?想不想终结“拖延症”?下面5个方法,让孩子告别“练琴拖延症”,每天坚持练琴!
一、固定练琴时间
为孩子设定每天固定练琴的时间,并使之成为日常习惯。在日程中明确标记,确保孩子知道这是他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固定的时间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练琴的规律和习惯,减少对练琴的抗拒感。
二、从0到1,刺激大脑中的“伏隔核”
有的孩子,一提到练琴就浑身没劲,提不起“干劲”,这里的“干劲”就来自大脑中一个叫“伏隔核”的地方。“伏隔核”并不大,小小的一点点,但是伏隔核掌管着我们干活的干劲。一个人有“干劲”就是他的“伏隔核”兴奋。
那怎么才能让你的“伏隔核”兴奋呢?就是只要你开始干,就能够刺激“伏隔核”,就能够让“伏隔核”兴奋。这个心理学现象叫做行动兴奋。孩子今天不想练琴,怎么办呢?先开始练,你会发现练着练着就想练了,就这么简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0到1,这一步才是最难的。
三、学会分解目标,制定“小目标”
将长期的练琴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短期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具有挑战性但不过于困难。这样,面对小目标,孩子不会有畏难情绪,其次,完成每个小目标后,孩子都会获得成就感,这会增加他们的学琴动力。
四、激发孩子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大脑中记忆之源“LTP”,当头脑中产生大量的LTP,就能够有效地让我们更多的记住东西。那LTP产生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好奇心出现,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的时候,大脑就会产生LTP,就会让你学得比别人快,记得比别人牢固。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去激发孩子兴趣。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喜好,允许他们先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
可以多给孩子听演奏范本,听音乐会,感受音乐的美好;
可以给孩子创造展示的机会,当孩子表演时,家里人都坐着认真的听,仿佛孩子在开音乐会一样。
五、帮助孩子“打卡”
设立一个打系统,让孩子每天完成练琴后打卡记录。打卡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坚持,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家长可以设置一个打卡墙或打卡表格,并在孩子完成每天的任务后给予他们奖励和表扬。
除了以上5个方法之外,家长偶尔也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新鲜感,例如,给孩子使用的胶布换个颜色,或者给孩子买个指甲收纳盒,培养孩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