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2 13:4238
0
巴赫毫无疑问是音乐之父。他的音乐总结了之前,指明了后来。巴赫的音乐是对人生信仰的创作。
由英国管风琴家科曼设计的铜版画《作曲家太阳》,将巴赫居于画面的中心,而其他伟大的德系作曲家,如亨德尔、格劳恩、海顿等,均以光束的形式辐射在巴赫周围。据说,海顿亦认可这样的设计,称巴赫是“一切真正音乐智慧的源头”。
▲奥古斯都·科曼的 Sun of Composers,巴赫位于中心位置
他的创作涉及了巴洛克时期的大多数音乐体裁,作品浩如烟海,在音乐史上能够和他的作品数量相提并论的寥寥无几。
德国音乐学院施米德尔·沃尔夫冈1950年在莱比锡编纂出版了“巴赫作品目录”(BWV,即德文Bach-Werke-Verzeichmls的头3个字母),如今,加上新发现的作品,这个数字已经排到了BWV1128。这意味着,不要说演奏,就算只是全部听一遍巴赫的作品,都堪称一项宏伟工程。
巴赫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人们把《平均律键盘曲集》比喻为旧约圣经;把《马太受难曲》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勃兰登堡协奏曲》被瓦格纳称为“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
虽然巴赫现在被誉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但他在世的时候,一生未享有盛名。直到19世纪初,他的音乐才被重新发现——
门德尔松通过在柏林公开演出《马太受难曲》使巴赫的作品重放光芒;
莫扎特和贝多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震撼;
肖邦在举行他的音乐会之前总会练习巴赫的作品;
李斯特把巴赫的一些管风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
舒曼则是巴赫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组织出版了巴赫作品的完整版本。
▲巴赫雕像
是什么让这么多第一流的音乐天才都为巴赫所倾倒?
曾庆豹教授曾对巴赫及他的音乐有如此的评价:巴赫以“信仰求生”,音乐是他通往永恒天国的门槛。
巴赫的音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刻思想,宗教的热忱使他以他的意志征服了那么一大片光辉灿烂的音乐领域,崇高的信念使他的音乐不因那里的黑暗环境而显得低沉,相反,却放射着永不消逝的熠熠的光芒。
巴赫以他浩瀚若大海的创作使得整个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创作达到了顶峰,甚至在信仰的世界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所以,一直有一种说法:巴赫是路德教中除马丁·路德之外最重要的人物了。
他所处的时代生活艰难,生命时间不如现代人长久,他的20个孩子中,有11个先于他去世,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生活是多么艰苦和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强烈而敏感的,所以巴赫才能写出这种音乐,在他的音乐里你可以听到对幸福的渴望。
不过,虽然人人都能被音乐感染,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听懂音乐,更被说领略巴赫这样如大海一般的浩瀚——尤其对大部分国人来说,正是缺少了听懂音乐最需要的“两道槛”,才很容易被“凤凰传奇”的流行音乐感染,却难被巴赫这样的古典音乐打动:
——除了主观感受音乐之美妙,要听懂音乐,首先离不开了解其节奏、旋律、调式和声部等乐理知识,其重要性,好比一个“自由主义者“必须先理解自由的概念,再去强调自由;
——音乐亦不只是“灵感的专利”“技法的堆砌”,更是哲学、思想、时代互相印证的产物。
不仅仅是巴赫,许多西方古典音乐大师都与他们所处的西方文明背景息息相关,离开其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背景就无法真正欣赏它们的伟大之处。比如文艺复兴时代的音乐,就是思想自由的映射,而20世纪所涌现的爵士乐、雷鬼乐等,同样跟黑人解放、反叛精神挂钩。
而一旦跨越了这两大门槛,音乐带来的便不单是种听感,而是集外部享受和内在体验于一身的,深层共鸣与感动,以及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推荐风靡全球的音乐聆听指导经典“听懂音乐”三书:从“听见”到“听懂”,在音乐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听音乐》:本书配套了人类历史上100多首经典古典乐,可以一边听,一边学习聆听音乐的技巧。本书在美国颇负盛名,大多数院校都在使用,语言通俗易懂,以便能让0基础读者理解。第11次再版。精装彩印,印刷精美。(豆瓣9.1分)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本书将音乐置于广阔的“人文历史”背景中,考察音乐与哲学、思想、时代的互相影响,读了大有“到此始知天地宽”的境界。本书被公认为是音乐史学领域的史诗级著作,至今尚无任何著作堪与本书的“才、学、识”相比。中译本是国内几位音乐界成名人物通力合作翻译。(豆瓣评分9.5分)
★《余下只有噪音》:本书集结20世纪非凡的、音乐家、重大事件与历史转折点,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比小说更精彩而庞大的历史叙述。不论你热爱的是古典音乐、爵士、摇滚还是舞台剧,终会发现它们都在罗斯生动的讲述里,顺理成章地演化和改变。
“人的一生一旦有音乐相伴,精神会获得最大的满足。音乐,是可以给人带来伊甸园般幸福体验的魔法。”
无论是用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音乐讲述一切,也包容一切。这套书籍不单单带你了解音乐的史诗,更是每个人叩问心灵的钥匙。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