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18:30587
0
古筝的筝码作用你知道多少呢?
从演奏的角度来说,它有两个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琴弦拨动必须通过筝码传导方可带动面板震动,引起共鸣箱共鸣。
另一方面,筝码在起着支撑琴弦的作用,所谓功夫在左手,左手演奏中的“吟、揉、按、滑、颤”,必须以筝码的绝对稳定为前提。
筝码的外型对古筝声音也会有影响。
在古筝的历史沿革中,筝码的造型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有“刀币式”、“山口式”、“斜坡式”等多种。不同的造型使筝码在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也产生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码脚底部和面板吻合部分的面积大小,对古筝音质有很大关系。
如今大多厂家运用“城门式”。其大小、厚度和外型区别不大。如今,最新的筝码标准要比10多年前的筝码标准有较大的改动。
筝码的纹理在选材下猜中也很有讲究,以纹理全部笔直向下为最佳,牛骨的开槽有必要圆润,不得有刀口,不然易构成琴弦敏捷老化,甚至断弦;所开槽的方位要居中,而且深度以对应琴弦直径的1/3为最佳。
古筝琴码的底部(与面板接触部分)呈一定的粗糙度,为的是在琴弦大幅度的振动状态中增加阻力,保持筝码原位不变,增强其稳定性。
在整个筝码油漆、抛光过程中,此处部位是不能被涉及到的。
琴码的位置也是和音色息息相关关的,那是如何确定的呢?
根据古筝设计的要求,古筝第一码的中心至前岳山为160mm,第21码的中心距前岳山为850mm,中间筝码基本按等距的要求排列。但为了转调方便,在常用的D调排列时,3号码到4号码、8号码到9号码、13号码到14号码、18号码到19号码的间距,应为其它码位的2倍左右。另外,低音部分的琴码间距,相对高音琴码的间距要大些。
移动筝码的正确方式。
具有古筝特色的转调,往往是通过码位的移动来取得。另外,微调音高也常用移码来解决。
在移动琴码时,正确的方法是一手轻轻将弦提起,一手将码往左或右移到适当位置后,再将提起的弦放至筝码的弦槽内。
这有几大好处,一是琴弦表面尼龙缠弦不会被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二是筝码在面板上的移位自如、定位准确,面板不会被码脚移出印痕。
以上关于筝码的知识你get了吗?学到就要用到哦~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