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将军令》| 一键get不同的古筝演奏技巧

琼花

2024-06-21 18:50阅读282评论0

筝曲《将军令》在古筝乐曲中是一首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一首流传极广、影响较大的古筝名曲。这首叙事曲描写了古代将士征战沙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及得胜归营、威武雄壮的战争场面。全曲宏伟激昂,铿锵有力。


古筝曲《将军令》描绘了古代将士征战沙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及得胜归营、威武雄壮的战争场面,全曲宏伟激昂铿锵有力段落层次分明,全曲共分为六个段落加尾声:

  

第一段,表现号角声混合人的脚步声和马蹄的行军声;

第二段,描写将军运筹帷幄、威武高大的形象;

第三段,描写军队军心稳定,积极备战的高昂战斗气势。

第四段,通过演奏力度的变化,描写出将士们整装待发,等待号令的场面。

第五段,运用散板,描绘出将军发令后,部队出发迎敌的情景;

第六段,描写两军对垒短兵相接、奋力厮杀的场面;

尾声,音乐气势辉煌、悲壮,表现了得胜归营的壮观场面。



其中分别应用了不同的古筝演奏技巧,特点如下:


1、长摇:《将军令》第一段以及结尾都采用了浙派筝艺有别于其他筝派演奏技巧的最大特色之一——长摇.(山东筝派的摇指是以右手小关节快速劈托形成的;而河南筝派是通过右手无名指扎桩,大拇指大关节快速劈托而成.)浙江筝派则不同,它的摇指是现代摇指的雏形,以小拇指或无名指扎桩,食指捏住大指甲片,以手腕为轴快速往返摆动形成的.由于此技法能充分调动臂、腕的力量,所以声音力度较大,触弦频率较快,摇出的时间也更长,使古筝发出的一个个离散的单音连成连续的长音,模拟出拉弦乐器演奏的效果,使得演奏过程中对音的时值和强弱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从而提高曲目的流畅及歌唱性;使得该曲在旋律渐入中更加自然,气势跌宕起伏。


2、四点:浙派筝艺和明清时代流行的说唱音乐艺术“杭州滩簧”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的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四点”演奏法。

此技法在浙江筝曲中的应用中的运用给人以活泼、跳跃的感觉,现代的一些创作筝曲中仍沿用此技法


乐曲第三、四、五段描写军士列队急行级两军对垒作战的激烈场面主要就运用了“快四点”的演奏技法. “快四点”即快速的“勾、托、抹、托”指法的组合,是南方筝拍特有的技法,在浙派筝曲中使用的尤为突出,且有专称“快四点”.演奏时采用平均时值的演奏方法,使得乐曲流畅.由于节奏平均,可以按小段插入乐曲的旋律中,吧不同技法演奏的特性节奏之间的特点抹平,这样可以使不同技法演奏的过程产生相似的旋律特性和近似的节奏密度感,使旋律平顺.通过该种技法对旋律进行加花、润色,使基础旋律产生起伏,有利于乐曲高潮的形成,现代筝曲的小快板也多借鉴此种技法,其后由众多名家改编的著名筝曲《浏阳河》、《雪山春晓》等即采用此种技巧作为快板的基础。 



3、点指:“点指”就是双手的食指快速交替轮“抹”琴弦,有时也可以用右手中指“勾”、左手食指“抹”、右手食指“抹”与左手中指“勾”配合的交替指序组合(故该指法也成为双食点),可由弹奏同度音扩展到八度甚至双八度的大音程.该曲的第六段从旋律上看是第五段的变奏,有着相同的主旋律.但作为全曲高潮,王巽之先生选用了“点指”的演奏技巧,从同度点指到八度点指,以及旋律逐步演绎到双八度加中指“重勾(扫弦)”的技法,大大的提高了该段旋律的气势起伏使得该段对两军对垒短兵相接、奋力厮杀的场面描绘的淋漓精致,同时也把全曲的高潮部分推向顶峰。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