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3 21:09625
0
2017年12月21日,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专家研讨会于江苏扬州正式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1+1古筝基础教学法创始人王小平老师与百家筝鸣教育集团创始人曲哲老师召开,张彤、赵峰、陈蔚旻、李炜、盛秧、罗晶、金坚、薛莲、陈爱娟、李庆丰(排名不分现先后)等四十余位专家莅临现场。
▵王小平老师
▵曲哲老师
本次专家研讨会的主题是“摇指”,从“用什么类型的摇指入门”、“摇指的训练周期”、“摇指的训练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在场的专家各抒己见,研讨的内容科学严谨。
青年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岭南筝派传人陈蔚旻老师说,摇指入门,从扎桩入手,保证其密度及稳定性。
▵陈蔚旻老师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专业导师、副教授盛秧老师从自己女儿入手举例,表示摇指的练习需要多看多听一些名家的音乐会以及演奏会,并配合科学、规范的练习方法。
▵盛秧老师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庆丰老师说,摇指的入门有许多种,练习的方式方法也有许多,也与1+1研讨了许多次,但最重要的,是坚持,坚守摇指的那份初心。
▵李庆丰老师
古筝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罗晶老师平时工作以从事演奏为主,但也分享了教学生的心得。根据孩子的能力,练习对手腕的运用。她表示,摇指很重要,是它使音乐有了线条性。
▵罗晶老师
“摇指是摆动越小,密度越大,指尖上用到了力,声音就会大,练习时就像快四点,以小才能快。孩子练习时,要找到松弛的感觉。”古筝演奏家及制作家,日本日中筝乐交流协会副会长金坚老师这样说。
▵金坚老师
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陈爱娟老师讲述了她的教学感受,用手摇“再见”为例,为孩子引入摇指部位“腕”的运用。
练习时,用比较慢的速度摇第一根琴弦,这样循序渐进进行。
▵陈爱娟老师
筝界泰斗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教授曹正先生侄女及筝艺传人郭琳老师认为,“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摇指中“度”很重要,触弦的角度与深度,爆发的力度,都是影响摇指音色的因素。密度的核心问题是惯性,就像写“英文W”一样,不要断笔。平衡力找到之后,摇多久都可以。”
▵郭琳老师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导张彤老师分享,摇指有各种流派的弹法。以乐曲《秦桑曲》举例,根据乐曲的需要来决定怎么摇。
▵张彤老师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器乐系副教授、副主任薛莲老师说,教学中先抓单音的训练,再搞定节奏的分配,并亲自示范,讲述自己的摇指教学经验。
▵薛莲老师
关于摇指的教学,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何小栋老师发言说,摇指是效果,是个很简单的技法。如果在摇指和按弦中选择的话,他会选择先教摇指。因为按弦按不准,会妨碍孩子听音的音准,对日后的学习也会造成影响。
▵何小栋老师
研讨会的最后,著名古筝艺术家,岭南古筝代表人物李炜老师进行了总结。他说,摇指是在紧张状态下进行的肌肉活动,建议孩子入门时可以配合呼吸开始学习,力量要均衡,前后要摆动。以乐曲举例,摇指声音的形状就像珠帘,一个一个串在一起。
李炜老师
本次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专家研讨会完美落幕,研讨会上专家们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也激励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不断修行,不断提升。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