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会陪练的家长,胜过名师!

玉振

2016-12-24 11:19阅读134评论0

很多琴童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做陪练,但是你真的做对了吗?今天我们会告诉家长们最实用有效的陪练方法。


首先,你希望通过你的陪练,让孩子得到什么效果?

之所以先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妈妈在给孩子陪练这件事情上是无目的性的,也就是为了陪伴而陪伴,并且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为基本手段的。


那么我们就来明确一下你的目的,你希望通过自己的陪练,让孩子得到的效果是(可以多选):A、学习、练习作品(认谱子、帮孩子发现错音等)

B、纠正孩子手型

C、提醒孩子,老师上课教的新东西

D、看着他(她),怕孩子偷懒

E、孩子喜欢练琴让我陪着

F、其他

选择A:

为了防止孩子出错,你把自己当成了孩子学习的同伴,甚至是临时充当老师的角色。要知道,孩子是初学者,必要的犯错及错误纠正过程应该体验,老师也应该知道孩子练琴时出现问题,这样才会综合孩子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如果妈妈们在家充当了部分老师的角色,除了自己很累以外(毕竟自己也是初学),最重要的是你会让老师产生错觉,觉得自己目前的教学方法是适合孩子的,这就得不偿失了。


选择C:

基本把自己变成“复读机”和“监视器”了。老师课堂所讲的新知识,不是要孩子在下一节课就完全掌握。我们任何人学习和掌握知识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正是“试错”与“领悟”交替作用的结果。回忆我们小时候的学习过程,哪个不是被老师提醒了又提醒,而这个过程如果有家长“亲情”的参与,就很容易升级成考量孩子“态度”的大问题。


选择D:

“监工”的角色历来都是反派,而当你把自己引到那个方向上,就很难再回头。孩子只会有两个发展结果:要么成为像古筝演奏家那样走专业路线;要么你就等着孩子跟你反目,拒绝学古筝好了(这只是时间问题)。用换位思考就很容易明白:你的老板天天坐在你旁边监视你的工作情况,你能坚持多久?或者你的家人监视你干家务,你能坚持多久?再或者你去逛街,你的姐妹监视你,不准你购买喜欢但不实用的东西,你能坚持多久?好了,不要忘记那还只是个孩子。


选择E:

被孩子“粘着”的感觉未必次次都那么美好,当你给孩子养成了练琴你必然陪伴的习惯,困扰你的往往是在孩子练琴和自己做事之间的两难选择。而这种“陪伴习惯”的“断奶期”也会持续很久,最容易导致的就是孩子因为你陪伴时间的缩短,而严重影响练琴效果,甚至是终止学习,最后无论孩子还是你自己,都会把这个结果归罪到你的身上。简化一些就是:孩子之所以没有把学琴坚持下去,就是因为家长没时间陪着。——逻辑好像哪里不太对啊!


告诉你什么不可以,剩下的都是可以的。只要琴童家长们能够避开以上这几个问题,那么你的作用一定比名师更有效果,因为“亲情”赋予的能量,是所有老师的技术不能达到的。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