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崩溃了,孩子不愿意练琴?

玉振

2017-08-15 10:06阅读405评论0

如果你某天发现孩子偷懒不愿意练琴,先不要着急。作为一位琴童家长,这种情况太普遍太正常了,千万不要抱怨不要郁闷。


练琴是门苦差事,家长要做好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听说哪家孩子不用监督还每天好好练琴,那要么是家长在吹牛,要么这孩子是下一个王中山。学琴之路,贵在坚持,而这种坚持,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


这一年,我和女儿菲菲“斗智斗勇”,总结了不少心得:


(1) 上课做笔记,耐心陪练

每次上课老师都会讲一些要点,家长最好做下笔记,平时陪练的时候提醒孩子注意,需要很细致,很耐心,放慢节奏分解,鼓励他的每一个小进步。


(2) 家长也要懂点乐理

千万不要拿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做借口,其实乐理并不难,这跟音乐细胞八竿子打不到关系。音乐是有逻辑的,只有很好的理解音乐逻辑,才能更好的去感受音乐,辨别和评价音乐。家长懂点乐理知识在陪练的时候会用到,否则容易被忽悠。


(3) 不赶进度,可以慢但不要错

每首练习曲,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希望能赶紧练熟。有时候我们会和孩子约定今天练几遍,但在这个途中,如果发现错误,必须及时纠正,否则练得越多,改起来越痛苦。


我跟菲菲经常这样,开始我开了个比较大的数,比如10遍。但练到3、4遍的时候,我发现有些问题,就会和他商量,剩下几遍不用弹了,专门把有问题那一两个小节再着重练练就好。这些问题怎么发现?那就靠家长自己的乐理知识和上课时的笔记了。


菲菲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时,会很有成就感,因为的确比之前弹的更好听了。到了这个状态,她往往还会自发地多练习几遍。家长应该都有相同的体会,让孩子练琴,一开始从0到1那几分钟特别困难,但只要练进去十多分钟,后面就会比较顺畅。其实大人也一样,周一早上心情跌到底谷,到了周二周三工作状态就出来了。所以,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要理解孩子。


(4) 不要太纠结于姿势

这个提法很大胆,我已经感觉到无数西红柿、鸡蛋迎面而来。当然,正确的姿势、手型一定要教、要盯、要养成习惯。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调皮捣蛋的天性,偶尔她喜欢站着弹、搞怪地弹,我们为什么不由他去?那只是他享受音乐的形式而已。


无数乐器老师说:有良好正确的姿势,才能继续学到更高难度的曲子,才能弹更广泛更好听的曲子。但如果过分纠结于姿势,很容易直接掐灭了想弹更好听的曲子的欲望。学习的欲望都没有了,空有一手好姿势又有什么用呢?


(5) 间断后捡回来很难

菲菲暑假出去旅游,将近两个月没有碰琴,回来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恢复到暑假前的水平,而且很困难,强烈的挫败感让他曾一度对古筝有点抗拒。所以,最好不要有超过一两周以上的间断。


(6) 如果可能,也陪孩子一起学

菲菲坚持学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的陪学,当然她个人也很感兴趣。一起学习的好处就不用说了,相互攀比,相互刺激,可以有很多欢乐。不过从我的经历看,家长会渐渐落后于孩子的进度,刚开始是我学会了给菲菲示范,现在已经是反过来了。不过我依然尽可能地坚持,要让菲菲知道,她很努力。


陪菲菲学琴这一年,很多磨练,但她也有很多收获,不仅是音乐,还有做事情的道理。菲菲懂得,练第二遍不一定比第一遍好,但是练了十遍、二十遍、三十遍,肯定会比第一遍好。不过这只是开始,我们会陪她坚持。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