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8 15:30417
0
今天的琴行经营已经跟往年不太一样了,比如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个开琴行的朋友就吆喝着卖起了水果,当然了,琴行还是他的主业,其他不过是顺带的事情。再比如,有的琴行里不仅卖乐器,还卖空气净化器,甚至做起了夸张的促销宣传:“买空气净化器,送古筝。”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用担心琴行老板是怎么挣钱的,但肯定亏不了。
这些所体现出的一个点是,似乎“不务正业”的琴行似乎越来越多,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琴行利润日益微博,找出一条新出路
一位琴行的刘老板说,他未来的打算也是做一些资源整合,当然整合的不是琴行或者乐器界的资源,而是行业之外的资源,比如旅游,用这些资源来铺一个更大的摊子。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刘老师完全不否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琴行的利润太低,以他的琴行为例,哪怕是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也有了三百多学生,但是半年的盈利也不过几万块,还没有算自己两口子的工资。因为琴行的快速发展需要很多的活动做支持,钱马上又投进去了。
因此,他才把目标定在了整合行业外的资源。此前他也尝试过将市内的琴行联合在一起,一起做大市场的蛋糕,提高培训的收费,将琴行的利润拉起来,因为目前当地主流培训的收费是60元起步,这个价格放在全国都是非常低的,所以涨价算是提升利润的一个点,但是其他琴行的反应并不热烈,所以放弃了,只好自己将课时费涨到了80元每节。
不过还是架不住庞大的支出,这个时候寻找第二条路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了。
商业模式的新尝试
或设置透明色隐藏
当然,有把跨界当做自己的“备胎“琴行,也有把跨界和自己的琴行紧密的联合在一起的,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买空气净化器送古筝“,这就将自己的其他资源整合进了琴行资源中,算是一种很有想法的尝试。
在徐州的一家琴行里也发现,墙壁上没有挂吉他、古筝之类的乐器,反而是挂着各式各样的画,当然都是明码标价销售的,不过老板表示,这纯属于“帮朋友忙”,到底能卖出多少,创造多少利润也不可知。
如果几年以前,琴行做各种各样的新商业模式尝试算是稀奇事,而到了今天,似乎就一点不稀奇了,因为三年以前,乐器销售市场还是蒸蒸日上的,而现在的市场整体都不太乐观,所以很多琴行开始动心思做一些资源整合的尝试,这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所谓树挪死,人挪活,琴行业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就是发展缓慢,模式僵化。现在琴行经营的主流商业模式跟十年前,哪怕是二十年前都一模一样。如果现有的环境能倒逼琴行进行改革与尝试,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情。
当然了,这种跨界资源整合的尝试会不会影响到琴行的经营,也是一件具有争议的事情。一位琴行的钟老板就认为,这样的模式肯定是会存在一定影响的,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一定要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跨界资源的整合可以尝试,但是必须要清醒的知道自己的主业是什么,让其他的资源为自己的主业服务,而不是本末倒置,或者是两边都想要顾及,最后的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可能琴行没有经营好,其他的副业也没做起来。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