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17:269151
0
中国是瓷器之国,也是丝绸之国、茶之国,更是漆之国。大漆,极具东方内敛的审美特质和神秘感,在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性能优良,无与伦比,故能成其“大”,是中国的天然特产。灵动自如、潇洒不羁的大漆使得每一件成品,自诞生便注定是孤品。
大漆又名生漆、国漆、天然漆,故泛称中国漆。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历经时代变迁,漆器工艺也在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现更是被列为国家非遗技艺,它是中国最早的奢侈品。
以上均为故宫博物馆藏品
“漆”字原本写作“桼 ”,象形字,上有木下有水,中间的一撇一捺却不是“人”、不是“八”,是人字型八字状的两把刀。将树皮生生割破,用蚌壳或竹片接住漆树伤口流出的汁液,是为漆。
漆器的金贵,在于大漆的难得,直到现在,获取大漆还是沿用7000年前的手法。采漆的人需要用特制的刀子划开漆树树皮,等待汁液一滴一滴落下。业内常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指的是:三千颗漆树一次只能采得一公斤大漆。而一颗漆树的整个生命周期才能提取十公斤大漆。
一件漆器成品的生成,漆油非常讲究。砍伤漆树,才能取得树液漆油,氧化后变褐色,是「荒味漆」;去杂质,加热过滤出「生漆」;继续加热搅拌,保持在 40 度,水分剩 3%,保持漆酶活性化加入干性油、天然树脂和铁粉,再次过滤,才能得到「精制漆」。
漆器的颜色,全部由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贡献。刚采割下来的漆为乳白色。接触氧气后颜色逐渐变深,为深棕色,待水分挥发,接近正黑色,“漆黑”正由此而来,沉淀在民族记忆中。
大漆干燥需要的条件很苛刻,温度必须稳定地控制在26~30度之间,湿度控制在80%左右,正常情况下整个干燥的过程约一天一夜,彻底干燥后方能髹涂下一层漆,所以一件漆器的制作周期很长。
大漆工艺是传统非遗手工艺中成本最高、耗时最久的一种。“变涂”古称“彰髹”,也称“斑纹填漆”,就是先做出斑纹,再填漆磨显。变涂漆艺,是独特的民族文化印记,以其独特的抒情写意,代表着东方艺术的一个高峰。
变涂纹样技法
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可以模仿出禽羽、兽毛、鱼鳞等
大自然造物的一切斑纹
模仿天工又极尽人巧
无穷无尽又极为自然
在“磨显填漆”中最富于表现力
《髹饰录图说》中扬明注“其类不可穷也”
非遗创作【 青羽灵凌 】
抽象“孔雀”羽纹
让人联想到孔雀的斑斓色彩
还有它最美的开屏时刻
玄幻凌空,灵动非凡
大显气质与自信
非遗创作【 石火光阴 】
抽象“火焰”纹层
燃烧的火焰,光阴的故事
眺望时间,流逝如初,如火焰燃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非遗创作【 鎏金溢彩 】
倾泻的色彩,绚丽的纹理,流动的光像
状如行云飞霞,又似潺潺流水
如诗似幻,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重新演绎了尊贵而悠久的漆器工艺
绚丽流光之间,让经典传承
非遗创作【 江山如画 】
抽象“山川”景象
绘制出祖国的大好河山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祖国怀抱中的锦绣大地
秀美壮丽,神采飞扬
这样的中国美,值得我们骄傲
古筝象征着中华文化
温润大气和高贵典雅的气质
大漆代表着中华文化
低调涵养和超然洒脱的品质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任凭时光如梭,它就在那里
处变不惊,不动声色,美得庄重
『非遗创作·大漆』系列古筝
张弓·筝文化传承基地
玉振·筝制作研究中心
国漆工艺大师创作
将大漆之美与古筝之雅结合
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的同时
复兴“国宝”级工艺,传承非遗经典
感受文化魅力,把“非遗”带回家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