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非遗创作|从濒危非遗到荣升国礼,有种传奇叫“点螺”

玉振

2020-03-17 17:08阅读7072评论0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下游,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扬州漆器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独特的风格,与平遥推光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成都卤漆漆器并称为“中国四大漆器”,点螺工艺更是扬州漆器的珍贵品种之一。



漆器螺钿中以扬州点螺漆器的名声最大,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明清两代,扬州是"点螺"漆器生产的重要基地,明末清初达到最高峰。明晚期的嘉靖至万历年间,扬州漆工江千里制作的点螺漆器更是驰名天下。至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扬州的点螺漆器继承传统,在螺片的细薄、镶嵌工艺的精致、画面景物的刻画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


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


清代中期以后由于点螺工艺制作成本高,工艺要求也较高,制作者往往入不敷出,难以糊口养家,于是开始衰落直至失传。从1976年开始,扬州漆器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对珍藏于故宫的明清时期点螺工艺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两年多不懈的努力和多次试验,终于在1978年恢复了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艺,这也是扬州漆器对中国漆器工艺作出的一大贡献。



点螺,“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用各种色彩自然的鲍鱼贝、夜光螺等原材料,通过磨制和切割,精制成薄如蝉翼、细若秋毫的螺片,使用特制的工具,按画面的要求,切划成点、线、面等不同的形状,点植在光滑平整的坯面上,经过精湛的髹漆工艺,构成精美的画面。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



点螺的特点和魅力在于其产品画面的随光变幻,绚丽多彩,其山水作品画面层次突出,远近虚实结合,随光变幻,立体感强,精致细腻;其花鸟作品花形色彩各异,飞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画面构图饱满,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点螺选材考究,色彩全是螺片材料天然形成的,并非人工染色,并且制作时对镶嵌工艺的要求很高。当流水线的工业生产充斥了现代生活之后,这些纯手工打磨的精致艺术,老师傅的匠心独到与传统工艺创造出的艺术产品显示着无可比拟的迷人气息。



点螺的制作流程繁杂又充满着艺术感,每道工序都需要灌注进匠人对美的理解,每个流程都需经历漫长而耐心的守候。为了图案和画面的需要,常常要利用螺片的自然弧度进行切割,这就需要纤巧的工具,而不同的纹样和不同的角度需要的工具也是不同的。因此,点螺制作中需要匠人们根据实际的情况,自己制作各种形状的工具,对工艺制作来说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也因此,点螺工艺技法的精巧和结构的严谨是漆器其他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点螺产品一直作为漆器中的高档礼品,而其中的精品更是屡次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1979年,为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朝鲜,扬州漆器厂特制了一件点螺台屏《锦绣万年春》,作为国礼赠送金日成主席,体现了中朝人民友谊锦绣万年的主题。此外,还有多件点螺精品有幸成为国礼。


《锦绣万年春》


扬州点螺的绚丽

在于一复一日的磨练

螺片在工匠的手中

将其珠光磨薄

制成预设的形象

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

再髹上一层光漆

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

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点螺器物



非遗创作【 渔樵问答 】

渔樵问答本有仙风道骨隐逸色彩

画面力争表现的潇洒飘逸
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画中的樵夫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
渔夫严子陵一竿一钓一扁舟垂钓于桐庐



非遗创作【 高山流水 】

形象地表达了高山流水的內容

画面背景布置了高山飞瀑

松林流水的静谧清幽环境

高士俞伯牙舟中弹琴

小童着樵夫装束岸边砍柴

衬托出人物的高雅情操



非遗创作【 歌吹扬州 】

唐代杜牧在《题扬州禅智寺》曾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画面呈现的便是扬州瘦西湖的景象

黛瓦飞檐的五亭桥

微风轻拂,湖面涟漪

烟雨楼台掩映,杨柳婀娜多姿



扬州点螺工艺

一种灿若星辰的高级美

螺片镶嵌在黑色漆面古筝上

在黑暗中随着微光映射

泛着渐明渐暗的的微弱光线

像极了银河中的点点繁星

一个闪烁如星,一个漆黑如夜

构成了璀璨夺目的夜空


『非遗创作·点螺』系列古筝

张弓·筝文化传承基地

玉振·筝制作研究中心

两大非遗技艺跨界结合

引领中国工艺美术创新

承载历史记忆,巧用典故场景

每台都独一无二,主题同而形不同

复兴“国宝级”技艺,焕发时代生机

传承“非遗”文化,将“国礼”带回家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