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 17:001757
0
40多年前,你可知道,古筝还是“小众”乐器,弹筝者总数不足千人,大众识筝者更是寥寥无几。
40多年前,爱筝之人,感到孤掌难鸣,有心为古筝事业多做贡献,却苦于力量微薄。即使做出些许成绩,也常常为没有知音分享而孤独失落。
40多年前,行业落寞,文化衰败,古筝艺术的承继和传播令人堪忧!
如此窘境之下,有个青年,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改写古筝历史!
让中国人不再对古筝陌生,让古筝乐不再叹知音难觅,让孩子们不再为乐器发愁,让古筝人不再为没“家”担忧。
古筝艺术现代复兴的伟大成果中,凝结了这位“青年”一生的心血,这位曾经的热血青年,后来的筝坛泰斗,就是载入中国筝艺发展史册的功臣——张弓
张弓对古筝事业的贡献,并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说清,可以将他的一生分为四个篇章:40年匠心(制作家的张弓)、筝艺传承(艺术家的张弓)、梦想缔造(教育家的张弓)、文化传播(活动家的张弓)。今天先来讲述第一篇——40年匠心(制作家的张弓),共同学习他不畏艰难、勤奋实干、高标准高要求、博爱无私的精神。
不畏艰难
“无米造米,没灶生灶!”
1975年,张弓教第一个孩子陈澄习筝,就遇到大难题。课是开起来,可是乐器的学习光靠上课可不行,学生下课需要练琴!张弓好不容易想办法给陈澄找来台筝,可第二个孩子再来,就无筝可弹,更别说再多的孩子来学习。学生无筝可用,教学如何顺利开展?这让张弓一筹莫展。
张弓和他的第一名学生陈澄
为此,多少日夜,他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张弓这样的窘境,今天的古筝教师们是不曾遇见的。可没有乐器,孩子们的古筝梦就不得不因此而破灭!一想到这,张弓心如刀绞。想当初自己教孩子弹古筝,不就是想看到今天这样,孩子们一个个燃起对古筝的热情么?现如今,孩子们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可怎么能因为没有乐器,就叫孩子们寒了心?想到这儿,张弓禁不住一咬牙,一横心:无论如何,撞破南墙也得解决乐器的问题,就算是自己动手做,也得把筝给孩子们做出来!
勤奋实干
行走的方式只有一个——前进!
乐器制造,谈何容易,一台古筝摆在那儿,并非只是个“木盒子”拉上弦而已。面板的厚度、弧度、弦与弦之间的距离、琴弦的张力、琴码的各部位尺寸、琴码在演奏中不随意滑动.......无论哪一个因素,其微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音效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些张弓从没干过,毫无经验。
再加上没有专门制作乐器的工具,给实际操作也带来难题重重:如何形成面板的弧度?如何开出大小合适的穿弦孔?如何做出不规则“人”字形状的琴码?如何在不影响音色的情况下对各部位进行拼接?这每一个问题,都无疑是横在张弓眼前的大难题。但他面对这一个又一个难题,丝毫没有畏惧,而是安下心来拿起现有的古筝,一点点测量、研究,哪怕是依葫芦画瓢,他也得为孩子们画出来!
经过好番测算、画图,张弓的“研发”工作总算基本完成,可还有一项准备工作相当棘手:做古筝的木料哪里来?张弓正急得团团转时,偶然间,看到了自家睡的床铺底下的那块床板。就它吧!就这么想都没想,张弓就把自家的床板劈开了。自打那天起,张弓和爱人只能打地铺。为此爱人哭笑不得,但木已成舟,说什么也无济于事。
张弓找来音乐界的三两好友帮忙做筝,面板的弧度没有专门的机器制作,几个人就全人工,用力拉出弧度,再用钢板固定。就这样,1976年,张弓与人合作制成扬州本地生产的第一台古筝。学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古筝,看到孩子欢喜的神情,张弓也心满意足。
高标准高要求
要做就做顶级,打死不凑合
随着教古筝的张弓在扬州的名气越来越响,前来登门求教的孩子络绎不绝。看着一双双求学若渴的眼神,乐器的难题再次袭上张弓的心头!张弓只得去寻找更多的木料,多多赶制一批古筝才行。就这样,张弓和朋友们就利用手中粗糙的工具以及并不成熟的技术,仅凭手工先后共制作出三百余台筝!可张弓及同仁们已经倾尽心力,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的用筝需求,一家专业的古筝生产企业亟待建立,只有批量生产,才能彻底解决学生的用筝问题。
1983年,张弓来到当时的扬州工艺美术社,和这家企业商量办厂生产古筝,扬州的第一家古筝生产企业诞生了,张弓等人受聘担任技术总监。张弓做事情,不是做完就好,要做就做顶级,打死不凑合。他要让全国最顶尖的专家一起来评价,咱们扬州筝厂制出来的筝到底怎样。
1985年2月,乐器厂的第一批筝生产出来后,被运往北京。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北京古筝研究会的会长曹正先生邀请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附近省市的古筝专家,对扬州古筝的音色及制作工艺进行鉴定。鉴定会现场,曹正老先生异常激动,特意发表讲话,他万分感慨:有了充足的古筝,咱们的普及事业就有了后盾!
张弓和筝家们鉴定古筝
自做筝起,张弓一生从未停止对于乐器制作的研究。1986年,张弓主持研制“双弧筝”,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张弓提出将扬州传统工艺——漆器工艺融入古筝产品设计,成为古筝乐器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篇章。张弓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带动一大批人加入到古筝乐器制造的队伍中来。也因为他这种对筝乐器品质的不懈奋斗,影响到很多人,成就了如今繁荣的古筝制造业。
博爱无私
产业帝国建成,成立“大师工作室”
自1983年,张弓扶持创办扬州第一家古筝厂,其后多年间,在张弓的协助、支持下,先后有一百多家古筝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直至今日,已达两百多家!生产的古筝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多国,年出口数万台。在全国的古筝市场上,扬州已占三分之二的份额。扬州古筝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全国古筝制造业的繁荣与提升,此举大大促进了整个古筝艺术产业的发展。
玉振古筝原技术总监张弓厂里指导
张弓始终关心着古筝生产制造发展情况,他希望,通过全体制筝人的不懈努力,为普天下学筝的孩子们制造出最好的筝;而通过演奏最优质的乐器,让孩子们享受到最动听的音乐。2006年,张弓本着“不为赢利,只为推进古筝事业”的原则,着力于解决专业古筝老师的用筝需求,邀请诸多资深设计师及工匠师加入,成立大师工作室,并取名“金声玉振”,玉振古筝由此成为张弓的唯一“血脉传承”。
张弓与他的传承人陈泓
张弓为传承人留下“活教材”
筝艺传承需要“张弓精神”
筝器制造更需要“张弓精神”
张弓·筝文化传承基地
玉振·筝制作研究中心
身兼使命,应际而生
延续张弓精神,肩负张弓使命
坚持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
继承“传统技艺”,传播“民族文化”
斯人已逝,历史却早已铭记
四十年前,张弓抛开一切
以古筝为终身职业
为之奉献一生,一无所求
今后,玉振将一如既往
秉承张弓遗志,传承张弓精神
制三好古筝,传古筝艺术
为古筝艺术发展奉献力量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