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 14:02567
0
西方人,常会评判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信仰跟宗教没有直接关系。一个人或许没有很明确的宗教信仰,但肯定是有信仰的。我们的信仰多以传统文化理念来呈现,例如儒释道合流。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情、法、理相融合,先贤们追求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和谐有序,重视同侪制衡。这一切,可以总结为外儒内道头顶佛。如果说得具体点,那就是:儒家的身,道家的心,佛家的识。
所谓儒家的身,就是心有追求,成人有为。
孔子有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强烈介入当下,用奋斗来弥补世界不足的心态。儒家的核心思想,立己达人,兼济天下,造就了一代代贤士人臣。读儒家,学儒家,可“成人”可“有为”,其本质就是一种责任。
张弓一直有个夙愿——“让国人共享大美筝乐”。他广泛搜罗人们普遍喜爱的民歌、戏曲唱段、影视剧主题曲等,改编成古筝曲,用熟悉的旋律作为桥梁,连通古筝与大众的心。此外,他别出心裁地扩大古筝演奏的规模,首创全新的古筝演奏形式——大型齐奏,用这种规模化的演出形式,激活了大众对古筝的热爱。
所谓道家的心,就是低调做人,高处成事。
道德经曰:“不自矜,故长”。讲的是空杯心态,低调做人,方能有所长进。道家的核心思想,不重功名利禄,重视内心的“自在”,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当人生的困苦,世界的纷扰堆积在眼前,它教会我们,从心里看轻一切,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净,以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所想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张弓成功促成了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甘当“幕后英雄” ,愿作”铺路石”。他自告奋勇地将有关会议的经费筹措、与政府部门的交接、会议的筹备组织等等一切繁杂事务,统统包揽!在没有电话、没有高铁的办事效率低下的年代,他来回奔波,多方接洽,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跑了一趟又一趟的腿。正因为他的无私奉献,推动了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的开展,而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俨然成为古筝行业的“人民代表大会”。
所谓佛家的识,就是识自修心,厚德载福。
佛法里说让人“放下”,殊不知放下不等于放弃,更不等于消极处世。佛陀让放下的不是工作和社会责任,而是心中无底般的贪欲与执念。只有心中无挂碍,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社会公用,才能积极的完善自我,服务大众。当对世界迷茫时,当迷失自我时,佛家思想可以让我们沉静,让我们坚定。
张弓对古筝的坚持努力都是源于热爱,源于本心。他执教多年,分文未取,常常自掏腰包倒贴学生。他创办“集体课”,进行批量化、规模化教学,亲自编写古筝教材,将教学范围、教学要求尽可能规范化、标准化,引发全国古筝普及教育的浪潮。
儒家拿得起、道家想得开、佛家放得下,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手艺是根,守艺是魂,以技傍身,修心悟道。
张弓筝文化传承基地
玉振筝制作研究中心
源于初心,源于热爱
敬于张弓,忠于文化
传承路上,邀你同行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