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何占豪教授迈入“九零后”,会躺平吗?

玉振

2022-09-02 19:40阅读275评论0

春风化蝶


8月29日,是何占豪教授迈入“九零后”的第一个生日,谢绝亲朋好友的邀约,他赶赴东明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踏上“东明党课新讲坛”,为近百名社区群众开讲音乐党课《春风化蝶》。



近三个小时的讲座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何占豪将自己的成长过程与《梁祝》的创作经历娓娓道来,说到动情处,这位拥有66年党龄的老党员哽咽道:“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有小提琴的民族化,也不会有《梁祝》回响在世界的舞台。”



何占豪教授用音乐党课的方式,度过自己九十岁生日,我们也祝愿何老师健康长寿,福喜常乐,谱写的美妙旋律永远流淌!


▷居民给何占豪准备的生日蛋糕


多年来,何占豪教授始终恪守“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扎根于中国大地,用超强的音乐天赋和满腔的爱国情怀,创作了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等在内的150余部作品,为推动民族音乐现代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是堪称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是目前世界流传最广的中国乐曲。


当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成功并非何占豪一人之功。在上音管弦系学习期间,何占豪教授创作民族化交响乐的激情,是被系党支部书记、长笛演奏家刘品激发的。当时,刘品在系里发起、组织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在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报了“女民兵”“大炼钢铁”“梁祝”三个选题,校党委书记孟波果断地选择了“梁祝”的题材。



当何占豪与陈钢形成《梁祝》初稿之后,校党委领导要求在作品尾声增加“化蝶”的情节,体现反抗封建黑暗的笼罩、憧憬美好未来的浪漫情怀。由此,作品获得了以后成为经典的艺术生命。在《梁祝》创作定稿之后,校党委送审当时的市委宣传部,获得高度赞许。讲坛上,何占豪教授历数党的各级干部对《梁祝》协奏曲的创作动员、组织、扶持、引导、激励,他动情地说,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没有现代化的新中国。



何老虽已至耄耋之年,但他始终心系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诸事都身体力行,如:

2018年的《黄河50周年暨梁祝六十周年维港千人歌唱祖国古筝交响音乐会》

2019年的《何占豪古筝作品国际大赛》

2021年的《红动中国梦,争做传承人》

……


玉振古筝作为唯一指定合作方,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被何老的敬业和爱国精神所折服,一年,两年,三年…


我们在何老的影响下,更加专注中国传统乐器的推广,古筝艺术厚积薄发,在岁月的砥砺中绵延发展。


不被年龄局限,不被岁月定义,何占豪教授还在为民族音乐的传播呕心沥血,希望带动更多人,关注民族音乐,传播民族音乐,我们玉振古筝也将做好何占豪教授最坚实的后盾。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