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微课堂 | 99%的琴童都会有“厌倦期”,五招帮你克服!

龙啸

2020-10-16 10:01阅读726评论0

学习任何东西都有可能遇到厌倦期,不仅是孩子,成人也一样。不同的是,成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度过厌倦期,继续回到学习中,而孩子却需要家长正确引导,才能继续坚持学下去。


一般来说,每个琴童大概都会经历3个厌学期:


1. 学琴3周后,知道学琴是怎么回事了,并没想象中的好玩,新鲜劲也过去了,就不想学了;


2. 学琴6-9个月后,难度有所提升,原来几遍就能弹会一个曲子,现在几十遍也弹不会,失去了信心,而且练习的时间也长了,就不想学了;


3. 学琴1.5-2年后,乐曲难度大增,一个曲子要百遍还不能熟练,严重失去信心,练琴时烦躁情绪很严重,功课也比较紧了,就不想学了。 


实际上,孩子并不是不爱学了,而是不爱练习了。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玩耍时间被练琴挤占,孩子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此时,家长应该帮孩子去尽力坚持一件事,而不是陪着他一起随意放弃。

家长要做的首先就是分析孩子的心理,然后进行适当的引导。


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01、教孩子学会“坚持”


学古筝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


有很多孩子从小练习各种乐器,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多都半途而废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因为孩子。


有的家长从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乐器,目的是培养孩子什么能力。在孩子练习过程中,大人也要付出很多的辛苦,长年累月的陪练,风雨无阻的每周上课,很多父母自己因此嫌烦嫌累,无法坚持。


好的父母,应该帮孩子去尽力坚持一件事,而不是陪着他一起随意放弃。我们要告诉孩子:“不喜欢的事,就可以不做”这是一句错误的话。教育专家曾说过:“小孩子会任性,但是大人不可以放弃督促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好多事,孩子不坚持,只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坚持。


02、家长要保持好的心态


学琴的过程中,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效果都不同,对于弹的好的哥哥姐姐或者同学,家长切莫拿他们和自己孩子比较,这样孩子会有压力,也会反感,要告诉孩子,那是人家的付出换来的收获,如果你努力,将来一定会和他们一样棒,甚至比他们更厉害! 

我们的孩子学琴大都不是为了走专业,也不仅仅是会几个曲子或考多少级,更多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一些终生受益的优秀品质,有一个特长,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你和孩子用心了,努力了,付出了,坚持了,你回过头来就会发现,一个星期、一个月、半年……我的孩子真的在进步了!


03、养成学琴和练琴的好习惯


一定要按时上课。我会发现,孩子刚上完课的那两、三天还不错,但随后的三、四天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状态也不是很好了,如果接下来我们不能坚持去上课,这些问题和错误就会更多、更牢固,再去改错误,孩子的状态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长时间不上课没有了压力,只会让孩子更松懈。坚持每周上一次课,并和老师及时沟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主动规划自己的练琴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当练琴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习惯后,孩子练琴就不会很难了。我们也经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作业太多,没办法保证每天的练琴的时间。”这是一方面原因,但家长们是否应该更多的考虑,是不是你的孩子学习效率不高,没有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04、制造音乐氛围


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中的音乐教育。


在家庭中制造一种音乐氛围,可以用环境熏陶的方法。让孩子多听适合儿童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的音乐作品,就能更好的提起孩子们学琴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带他们去听音乐会,聆听生动的现场演唱、演奏,逐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05、高质量的陪伴


在孩子学琴初期,家长在孩子练琴的时候尽量抽出时间陪练,陪练其实就是陪伴,有一句话不是说吗,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陪伴,这对孩子是一个强大的支持。 


所以一些老师常说孩子学琴能否坚持主要看家长,家长坚持下来了,孩子也一定能坚持。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总这样陪着孩子会让他们产生依赖性,这样的说法也不完全正确。陪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方法并独自练琴。 


练琴的孩子学会的不只是音乐,还有坚持做一件事的毅力、关注细节的习惯、想办法克服困难的精神、抵挡诱惑的克制力、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等等,不管将来孩子是否做和音乐有关的事,这对于他们做人来说都是最有意义的。这些品质远比他们学会一个技能更重要!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