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微课堂 | 孩子不肯练琴,真的仅仅是拖延症吗?

龙啸

2021-02-05 13:56阅读614评论0

俗话说: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其实学古筝也是同样的道理。


随着假期的到来,很多孩子开始放飞自我,甚至都没有规划好自己的假期,也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练琴计划,最后假期结束后才猛然发现,原来这个假期就这么荒废了,也有的孩子,制定了很好的计划,但是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与借口不执行,假期结束后才追悔莫及!


那些不练琴的理由无非有以下几种:

1、家里来客人了,没有时间练;

2、作业太多了;

3、过年出去串门了,琴不在身边;

4、今天走亲戚有点累了;

5、没有时间(刷抖音,再看5分钟,在看5分钟。。。一个小时没了)

6、这个节目更新了,我得赶快看;

。。。。。。


类似这样的理由还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爱找理由,爱拖延!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终结这样的“坏习惯”?· 如何才能克服人类最原始的惰性?· 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如何才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容易展现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


此处划重点!!!答案就是:提升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延迟满足是幼儿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孩子练琴时间到了,但是此时孩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开始播了,此时如果孩子能够克制住自己,放弃看电视,选择练琴,那他就有较好的“延迟满足能力”,如果孩子经不起诱惑,想要看电视,此时作为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如,“你现在去练琴,待会动画片可以让你多看半个小时”。家长这么做就是要告诉孩子,你的忍耐是值得的,去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能力”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 · 米歇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结果那些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学习成绩比那些没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平均高出210分。这足以说明一些问题。米歇尔认为最重要是让学生们把自我控制的方法变成习惯。“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作用很重要”,他说,“父母是否每天要求孩子‘延迟满足’?是否鼓励孩子去等待?是否能够证明等待是值得的?这些都很重要。米歇尔指出一些日常的小规定,如晚饭前不能吃零食、把零用钱省下来等都是对孩子认知上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不愿意练琴,总是拖延,那就培养孩子延时满足能力吧,培养让孩子幸福的品质。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克制、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奋斗,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