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13:49771
0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
孩子在练琴过程中出现错误很正常,这时候作为家长不要着急去纠正,不要一发现错误就打断孩子,而应该等一遍完成后再指出来,或者把孩子演奏视频完整的录制下来,发给老师去纠正。在陪练的过程中,家长主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就可以了,随意打断孩子练琴很容易让孩子失去练琴的兴趣,孩子练琴时顾忌太多,害怕出错,反而错的更多。
不要“打击式”教育
孩子练琴时,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出错,就责备孩子,如:“都弹这么多遍了,怎么还弹不对?”“这个地方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还弹错”。成长中的孩子,尚处于不断寻找自我认同的心理未成熟阶段,很容易因为这样的打击变得不自信。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抵触练琴。孩子的心灵本就脆弱而稚嫩,一个否定的话语、一个轻蔑的眼神都会让他们失去方向,迷失自我。而家长一次温柔的鼓励、一个安慰的拥抱,能给孩子带来的能量不可估量。
学会赞美(赞美“过程”,而不是“天赋”)
当孩子练琴有很大进步时,我们要不吝赞美,当然这个赞美也很有学问,我们不能是“哇,才练了几遍就弹这么好,真聪明”、“宝贝真厉害,才学的曲子立马就弹这么好”。类似这样的赞美应该在我们身边很常见,这都是在赞美孩子的“天赋”,孩子会认为,我有天赋,我不需要怎么练就能弹的很好,因此他会不断证明她不练琴也会弹的很好。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赞美孩子呢?应该是“宝贝,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这让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大”、“宝贝,你坚持练琴的习惯,让你的演奏手感非常棒”。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通过父母的赞美,学琴也会更有积极性。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别人家孩子为什么弹的那么好,你怎么就弹不好呢?”、“为什么同样学一个曲子,别人很快学会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较。其实,这样做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每个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个体发育包括智力、思维、语言、肢体等都是有早有迟的,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总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作比较。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使孩子越来越放大自身优点,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