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琶音”总是弹不好,看看这3点有没有做到位~

龙啸

2021-12-10 13:40阅读991评论0

我们都知道“C手型”是针对小撮、大撮,虽然琶音也要用到“C手型”,但会跟小撮、大撮略微有些不同。

在保持好“C手型”后,我们的“琶音”是要放四根手指在琴弦上,这时候只有小指不放在琴弦上,那么小指的位置特别关键,有些人会把小指收进去,而有些人会将小指翘起来,很多人放的时候手型保持的很好,但是弹的时候就乱了,这是因为不清楚小指究竟要摆在什么位置上。


成莉老师在她的直播上用了三个贴切的比喻,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琶音”的演奏。


01手型张开像“荷花”


小指可以在意识上靠近其他四指并不是要紧紧贴着,是要跟无名指靠拢,在感觉上是一体的。这样才能感觉到整体性。所以在练习C字型琶音时,就不需要局限在指法虎口打开,而是将其他手指相对应地打开。注意手型打开也要保持手型,不要变形。


成莉老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去理解,举了个荷花的例子,荷花花苞就是一个圆形,大家可以将花苞看成C字型的手型,在打开的时候花苞并不是直直地打开,而是有弧度地打开。这是一个打开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变形的过程。我们的手型也是如此。


02找到捏“水蜜桃”的感觉


小指特别重要,如果做不好,四指就会跟不上,这样就会容易出现关节塌陷的情况,连接的手肘也会容易抬高。这样弹起来就会非常费劲,怎么都弹不连贯。


这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掌关节撑住,在把手型放下去的时候,要感觉自己在捏一个非常成熟的水蜜桃,如果手直接压下去,那么这个水蜜桃就会破。所以只要有一种包着的感觉,掌心就会撑得住。不容易塌陷。


03找到“回”字型的框架感


大家都知道“回”字,充满了框架感,转换到古筝,就是一个音中嵌套着一个音,我们在写“回”字时是一笔一划慢慢写的。我们弹完之后依然可以感受到框架的存在。当我们找到“回”的框架感时,那无论我们在演奏之前、演奏之中、演奏之后都能很好的建立音乐框架感。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