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2 10:30973
0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乐器?
我们可以从人的心智能力去分析,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感性,是审美素质的核心
理性思维的代表领域是科学,科学征服了世界;感性思维的代表领域是艺术,艺术美化了世界!
理性素质给我们认识世界、征服世界的力量;感性素质是我们体验幸福人生、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说:感性素质低的人幸福少!缺少艺术教育的孩子幸福少。理性与感性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费。
感性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孩子在幼年、童年一定要接受充分艺术教育。错过了幼年、童年充分的艺术教育,会使孩子“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每个孩子一生至少要学一件乐器,这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是教育的常态!
学琴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毅力、不是开发智力,更不是考级、加分,学琴的根本目的应该是:
通过学琴热爱音乐
通过音乐热爱艺术
通过艺术热爱生活
通过生活体验幸福
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孩子的感性素质、感性智慧!让艺术教育为孩子未来的成功铺路,为幸福增色添彩。
良好的“学琴”教育如何做?
为了防止学琴的结果走向“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良好的学琴教育,必须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快乐为抓手。让孩子的童年与艺术之美相伴,让学琴为孩子的幸福童年增色添彩!
每个孩子每个季度应该不少于一次看演出、听音乐会——要像语、数、外的学习那样列入孩子的日常活动计划。家庭中应该有适合孩子听的经典音乐作为背景,就像家庭装修改善视觉环境一样,让孩子的听觉环境充满了美!
当然我也呼吁,在孩子童年的艺术教育中应该同时包含:美术、诗歌、戏剧与舞蹈。因为听觉、视觉、语言、肢体是4大艺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应该全面培养,综合发展,应该对孩子进行“全脑”审美教育。
家庭是最重要的艺术教育场所,家长是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教师。
每个孩子都应该从小学音乐,学乐器,每个孩子都应该在幼年、童年接受充分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不要让孩子因缺少童年的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从而错失未来有可能拥有的幸福与成功。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