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10:26327
0
家长要明确为什么要做陪练
学生学习古筝的时间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课上的老师授课,二是课后的练习巩固。课上的学习由老师全程指导教学,课后就不同了,学生练习时老师不在身边,学习的过程管理完全交给了学生自己,但是由于启蒙阶段的古筝学生大多是5-8岁的幼童,自控能力还不健全,很难做到完全的独立学习,这时家长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陪练时家长的一些错误做法
01、家长充当老师的角色
很多家长在陪练的时候热衷于充当老师的角色。要知道,孩子是初学者,必要的犯错及错误纠正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家长也要让老师知道并了解孩子练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才会综合孩子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
如果妈妈们在家充当了部分老师的角色,除了自己很累以外,最重要的是你会让老师产生错觉,觉得自己目前的教学方法是适合孩子的,这就得不偿失了。
02、不给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老师课堂所讲的新知识,不是要孩子在下一节课就完全掌握。我们任何人学习和掌握知识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正是“试错”与“领悟”交替作用的结果。回忆我们小时候的学习过程,哪个不是被老师提醒了又提醒。
03、陪练就单纯的坐在一边
很多家长陪练是就是单纯的坐在一边,有的甚至玩手机,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培养孩子独立的特性,家长在身边就练,家长不在身边就不练,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始终要明白,暂时的“陪”是为了将来的“不陪”,因此在陪练时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练琴习惯尤为重要。
给家长的几个陪练小建议
01、多情感疏导,少知识技能辅导
“高高兴兴上琴,快快乐乐离开。”这是最佳的练琴状态。家长在孩子上琴前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被训斥后赌着气的孩子很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辅导的重心在情感,不在知识和技能。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前者,后者可以交给老师去完成,即使家长知道很多相关的知识技能,建议也不要指导学生,最多可以指出学生的问题,但一定不要教具体的细节,对家长的过分依赖,会降低学习者的课堂学习动力。
02、多观察,少干预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家长应尽可能少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观察者的角色。
必须不做的事有:(1)帮孩子翻书;(2)教孩子认谱;(3)帮孩子数拍。
家长要重点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包括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学习方法的优劣。
03、“陪练”时,时刻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练琴习惯
“陪练”时,时刻意识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1)总结老师本周课上的要点;(2)找出自己常出错的地方反复练习;(3)练琴要有条理和计划:多长时间做基础练习,多长时间做复习巩固,多长时间做预习,多长时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弹自己喜欢的曲子。
04、恰当的鼓励与批评
不吝啬的给出赞美和鼓励,随时找机会让孩子“显摆”,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