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9 10:57583
0
关于学古筝,大家都遇到过哪些谣言与误会呢?小编整理了学古筝过程中常见的6大“谣言”,快来看看,你听过几个?
谣言01、古筝是女孩子学的,男孩子学了会变得阴柔
提到男孩子学古筝,很多人潜意识里就觉得不合适。有些男孩家长担心,怕孩子学完古筝后不仅会缺少阳刚之气,反而还添了一丝阴柔之美,难道男孩子真的不适合学古筝吗?其实答案恰恰相反!
男孩子弹古筝跟女孩子比有一定的优势,首先男生在力量上占有先天优势,有了足够的力量,手会稳定感会比较好,弹拨时指尖也更容易收放自如,演奏时也会更加流畅有筋骨感。男孩子在弹那些阳刚曲子,比如《打虎上山》、《战台风》、《林冲夜奔》、《大漠行》时,会比女孩子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可以塑造别样的阳刚之美。
其次,男孩在小的时候,活泼好动,心性顽皮,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熏陶可以调节心气,涵养正气,培养才气,男孩子血气方刚,要做到刚柔并济,学习古筝自然也是一种调剂方式。
历史上的古筝大师很多也都是男性,如曹正、郭鹰、赵玉斋、曹东扶、高自成等等,现如很多有影响力的古筝艺术家很多也是男性。
谣言02、弹琴会伤害孩子的手指
正确的佩戴义甲,一般是不会伤害自己的手指的。弹古筝的时候左右手都会佩戴义甲,初学时左手按弦的时候可能会与琴弦摩擦而起泡,时间长了,渐渐生出老茧就不会再痛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如何正确的佩戴义甲:
1、首先在选择义甲的尺寸的时候选择比自己指甲稍长一点就行,不要太长,因为我们要感受指尖的力量。
2、胶布缠绕4圈以上,很多孩子手汗多,义甲会松。
谣言03、学古筝没有学“西洋乐器”好
首先,乐器无所谓好坏,任何选择都是有得有失的。在给孩子选择乐器进行启蒙时,孩子喜欢,永远在第一优先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想给孩子早早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建议选择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这些传统乐器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蕴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
古筝不单是一门乐器,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比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蕉窗夜雨》《平湖秋月》等经典名曲,通过学习古筝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器合一”哲学理念,“天人合一”的处世态度、“知行合一”的实践态度,这些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孩子的人文情怀,无形中个人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提升。
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谣言04、学古筝需要天赋,没天赋学不好
学古筝,最大的天赋就是懂得努力!天赋其实只占很小的部分。
很多人羡慕古筝大师们高超的技艺,渴求拥有他们那样的天赋,然后却不知道他们在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中国音乐学院教师宋心馨老师在中学期间,学文化课的同时,仍然能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练琴时间,从不间断,甚至连课间10分钟,都在练琴。你能做到吗?
不要高估天赋在人生路上的作用,来去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谣言05、老师教的速度快,说明老师教得好?
老师教学的快和慢并不重要,基本功打的牢固才更重要!扎实的基本功会对后面高难度乐曲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光追求教学速度,而忽视基本功,孩子学到后面会越学越难,越难越学不下去。
谣言06、会弹就行,不需要学乐理
学古筝不仅会弹就行,我们还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才能在习筝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好更快。
很多人说我想考级,我不想学乐理知识,其实是不行的。音乐其实有很多客观层面的理论知识,必须要去学习,如果你不识谱,不知道音程关系,不知道节奏型,那么你就走不远。
就拿读谱来举例,调号、拍号、速度和音高、节奏以及其他各类记号标记我们都要一一细读,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标记在乐谱之外的文字信息格外重要,那就是作品标题、作曲家信息和作品简介,这些内容会帮助你更深入的理解作品,进而更好的去演绎乐曲。
学习演奏,绝非仅靠动手就可以,手脑并用才能帮助你在习筝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快更好。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