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6年考出中央音乐学院9级,不懂古筝的妈妈分享了她的血泪史 !

桐桐

2022-07-07 14:30阅读636评论0

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奔着专业方向去也好,业余想法的也罢,老师都是最重要的。


我是一名80后妈妈,孩子今年十三岁了,七岁多开始学古筝至今也有六年了,和其他孩子比是起步晚的。目前已经通过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九级。


而中央音乐学院的九级,家有学筝的孩子妈妈们应该都懂。


如今古筝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这都得益于她的古筝老师让她真正的喜爱上了音乐和古筝。


但却没人知道,前些年,坚持了近四年的古筝差点就放弃。


现在,回头反思,发现关键因素正是老师和家长,核心是老师的实力,而家长们意识不到,就是阻碍。


三年,从兴趣到负担


孩子学古筝完全是她自己提出来的,当初我根本没有过让孩子学古筝的想法。

因为我对古筝一点不懂,可是孩子却对这个玩具分外感兴趣。


有一天,她很认真地告诉我,想学古筝,我只跟她确认了一遍,得到了更加坚定的回复后便同意了。


当初没想很多,想法还停留在“孩子去学一门艺术对于他的未来是很有帮助的”这种基础想法,而对他的要求也不高,跟不少妈妈的想法一样,就像有的妈妈说的“能坚持下来,能弹出调来就好,又不想搞专业。”


因此每次听到她能弹出一些曲子来就很高兴了,而一些细节是否正确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这种高兴并没持续多长时间,孩子考三级开始到四级和五级,越来越不顺利,孩子也感觉越来越难,兴趣越来越低,因为练筝爆发的冲突越来越多。


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无论未来专业或是业余,都需要换一个老师。这样的方式,带来的只有负担。不要让学古筝变成负担。


终于抓住“救命稻草”


发现问题,我们就开始设法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老师,但我们家长并不懂古筝,也不知道老师的水准,换来换去,孩子也烦,别说治本,标都治不了。


就这样,孩子跌跌撞撞的考到了六级。这期间,换了四个老师,孩子都不喜欢。考级以后,“考级”变成了负面反馈,积蓄近两年的怨气和与学弟妹们对比凸显的年龄差距,让孩子那段时间,变得自卑又暴躁,对练筝近乎彻底放弃,和孩子的日常交流,提到古筝就必定爆发战争。


这让我一时间难以接受,当年的初衷已经完全看不到了,不仅如此,甚至在那段时间,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了极大地扭曲,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成长。


不止孩子,我也一度产生了放弃的想法。最后,我们和孩子达成了协定,再找最后一个老师。
很幸运,这棵“救命稻草”抓住了,孩子遇到了现在的这位老师,专业,严谨,要求严格,认真负责,也很有经验。


女儿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进步很快,而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才认识到当初的问题出在哪里。
好老师才会注意细节的练习频繁刻意的练习是进步的根本,但错误的练习只能带来毁灭。


古筝,没有业余


古筝没有业余,业余学古筝也要很严格的要求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甚至手法都是错误的,一旦加速度以后,孩子只能是尽其所能,弹出来的音都是模糊的,连滚带爬的就过去了。


这样只会让孩子慢慢觉得练习古筝越来越难,越来越没兴趣。


老师告诉我“学筝,三分靠学,七分靠练。任何的学习成果都与练习程度呈正相关,错误的练习产生的蝴蝶效应在未来是毁灭性的。”


越是好老师,越明白基础的重要。这也是后来和家长们交流证实的。为了矫正孩子在基本功上的错误,我们付出了一年的时间。


一切仿佛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去年,老师表示,因为个人身体原因,需要休息,今后一段时间可能都不会带孩子了。


这让我和孩子都慌了神,我们已经知道了好老师的重要性,但却并不清楚该如何找到下一位合适的老师来教孩子,一时间手足无措。


找师姐陪练,省钱还高效


无奈之下,我选择了找孩子的师姐来教她,带着她练,没想到,孩子还来劲了,毕竟孩子年龄差距不大,在一起好沟通,好交流。孩子也放下了跟老师上课的心里负担。


有这个榜样的带领,孩子专业学习更有劲头了。看来,让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真的能带动积极性,难怪朗朗爸爸总是招呼很多小朋友来他们家斗琴,这可真是个不错的激励。


作为家长,你是不是把孩子关在小屋子里逼着练琴,为什么不定期邀约小伙伴,来开展一场现场斗琴大会呢!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