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2 10:5125
0
世间任何工种都含有“技、艺”的两者关系,而所有“技、艺”都是为最高的目标服务。琴上除了勾剔抹挑外,还有诸如进、退、复、应合、搯起、带起、抓起、罨、虚罨、滚拂、叠涓、泼刺伏、轮指、背锁、长锁、放合、推出、吟猱、飞吟、飞猱、绰、注、跪指、掐撮三声、快速度的“蟹行技法”等技法技巧。
这些技法技巧都是音乐旋律线条的组成部分,是为完成音乐形象的需要而设立,应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音乐形象的完美完整与否。反之则可能产生对旋律的破坏、对乐曲整体的破坏。
譬如“搯起”不得法时,其声会带有尖刺的杂音或“卜得、卜得”的掰剥声,“罨”时也会发出“嘭嘭”敲击木板声,一句连贯优美的旋律则尽遭破坏;“滚拂”技法具有连绵、推涌、丰满音响等多种功能,但很容易出现单调的一来一去的音响痕迹;
再如高音区的“跪指”音色干瘪枯竭、“伏”时音量音色失控、“轮指”“锁”的混沌不清,都会影响音乐线条的完美……
就以最常用的“绰”(上滑音)为例,此技法除了风格的需求外(如梅庵派琴曲一般多用上滑音,且上滑音的距离较大),还存在着“距离、速度、点位”三种不同的处理。
“距离”是左指弹上滑音时落指的起点到指定终点音位间的距离、“速度”是在指定的“距离”之间速度的快慢,如句尾段尾稳定感的需要,一般处理成缓缓上。“点位是指在上滑音的过程中重点的点位设置。这些都应掌握好个“度”,过“度”则俗、则促,或夸张、乏味……
“吟猱(揉)”是很多初学者所关注的一种技法,古人曾说“五音活泼之趣,半在吟猱”,还指出吟猱的方法“凡吟猱引,皆候弹了将余音取之,不可错乱”。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都十分重视应用“吟猱”技法。
“吟猱”的功能是对一个音的美化润色、是某派别某乐曲风格处理的需要、有时还会增添力度的推动。当然,有时一个音不作任何一点“吟猱”,却也会产生使人心境入禅的静谧感。
而不当的处处“吟猱”或下指的同时就“吟猱”,会使乐曲情绪晃荡不安,“吟猱”的幅度过大的话,还会影响音准的稳定,可见技巧技法得当的应用是何等的重要!另若琴及弦质地差的话,还会吟猱出与乐曲本体无关的嘈杂音。
“技”和“艺”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且“技”在前,“艺”在后,
“技”为“艺”用,“艺”中必定有“技”,而且还必须是高超的“技”。“技”是手段,“艺”是终结,是目标。失却最终目标的“技”是属失去了“技”的意义。
技法技巧有赖于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再付以勤奋练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琴友某一曲经多年习弹,只因几处技法不善、技巧之拙困,而不能善终其曲,甚为可惜。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