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古琴右指“五要点”

坊韵

2020-09-02 18:47阅读29评论0

右指“五要点”指的是“着弦点”、“触弦点”、“45度角运力”、“附着击弦”和“关节联动”。其中“触弦点”“45度角(向琴面)运力”最为关键。“触弦点”是指右指指头离指甲尖2毫米皮肤的部位接触弦,这是由于手指力度及各关节灵活运行的需要,也是能发出圆润饱满的音色的关键。常见有触弦点置于离甲尖4-5毫米处的,除了运指时欠灵活外,还因触弦点的起点与指甲尖端产生了过大的距离,最终是由指甲尖端拨弦发出声音的,这段距离就会使弦音产生木讷迟缓的感觉或出现“托、托”杂声,并还会出现指甲尖碰击弦的高频声音。(当然这必须在共鸣箱结构的设计是符合振动原理,若结构设计不合理,即使弹奏方法再正确也发不出圆润饱满的声音。)右指是音的发源,称为“音源”,可见至关重要。

                  

敷在岳山和龙龈上的弦,它本身就是向下压力,使振动体与传导体产生密切的关系,经过振动再经过最充分、通畅(与岳山的木质有关)的传导,在共鸣箱结构又是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发出厚实饱满的音色。据此原理,右指弹奏时应向下运力,因弦与琴体的结构原理,向面板方向45度的角度运力较为适宜(45度是个参考数,无须机械看待)。若指法向斜上方运力,就必然使振动体的弦离隙传导体的岳山,声音也就必然虚、毛、散。


左手按弦的功能是改变弦长、改变音高,其中大指及名指的应用最为频繁。大指应以“正位”(指大指于指甲底线向指尖方向约3-4豪米的侧面处,甲背与弦成垂直90度角)按弦,名指则用近小指一侧的指端(不是指尖部位)按弦。大指名指按弦时其余手指仍应呈自然弯曲状,切忌僵直。


大指与名指间的虎口呈圆形,两指间距约2.5厘米,虎口的平面与琴面呈45度的斜面。“走音”时手形须保持自然弯曲,手腕略放低,不得与小臂、掌背平行。力的传动运行顺序是肩一臂一腕一掌一指之间的五部位联动,不可某一部位单独运行。


“走音”(包括“进、退复”“二上、二下”等)到达另一音位的过程,可作委婉的或干练快捷的多种训练,但必须讲究音准精确。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