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古琴中国十大名曲

坊韵

2016-08-12 15:54阅读30评论0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潇湘水云》

《神奇秘谱》 解题中说,作者“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其时元兵南下,文人相率南迁。郭沔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云水奔腾的景象,唤起他热爱祖国山河,感慨时势飘零,想望隐遁生活等复杂心情。此曲便应景而生。音乐利用散音按音应合与荡吟(即大幅度的吟音)等手法,成功地表现了云水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现存曲谱多达50种。明代曲谱原为10段,清代发展为18段。

《醉渔唱晚》

《西麓堂琴统》中记述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皮日休是晚唐诗人,曾写过具有人民性的《正乐府十首》等。到目前为止,世上流行的版本据说传自张孔山。《太音补遗》称此曲有张仲宗词中“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五知斋琴谱》中认为《醉渔唱晚》为后世隐流所作,亦古调也。与渔歌音同而调异。此曲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非尘埃奔走、粗心浮气所能领其趣也。“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聆斯曲亦当作如是解。

《阳春白雪》

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笳十八拍》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平沙落雁》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