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5 14:5028
0
古琴曲分琴歌、无词琴曲两大类(见<琴史新编》)。
琴歌出现很早,孔子编《诗经》305篇皆可弦歌之(琴、瑟),古琴虽只作为歌咏的伴奏乐器,但亦可视作琴歌在诗经时代的遗篇。在《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中,尚可见到<伐檀》《蓼莪》《葛覃》《鹊巢》《鱼丽》(关睢)等数篇。其曲则应多为后人所作。琴歌一直是数千年来古琴的传统演绎形式,汉蔡邕《琴操)中有介绍。宋代的《乐府诗集》专到“琴曲歌辞”四卷,明代中晚期的《浙音释字琴谱》《太古遗音》《绿绮新声》《琴适》《理性元雅》等几部琴谱收录有大量的琴歌,清初康熙时东渡日本的心越禅师蒋兴俦在日本传谱的《东皋琴谱》共有47首琴歌之多,其中32首仅见于东皋谱,他谱未见(陈长林《东皋琴谐初探》),诚为珍贵。
明末至清,因受虞山派的琴论影响,产生了重曲轻琴歌的现象,琴歌受到过分排斥。留存至今的古代琴歌,1958年由查阜西先生编撰出版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中,共辑有340余首。
古琴器曲的出现亦很早,著名的伯牙、子期知音故事千古流传,所弹《高山流水》曲已非常成熟,古琴器曲与宫廷乐舞,钟鼓乐队成为2000多年前中国音乐水平高度发展的标志。古琴曲共有3400余首传谱,660多首古曲,是全人类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