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18:3443
0
古琴的七条弦如同几股流水一般从岳山顺着琴面流向龙龈,然后翻过琴面再流向琴底,最后在琴底分成左右两股流向左右两个雁足。如此美妙的意境,琴人不愿破坏,所以尽管数年前,琴人已发明了上弦器(或称系弦板)等工具,不用直接把弦拴在雁足上,省却了上弦的麻烦,但现在多数琴人还是喜欢用原始的方法上弦,不愿再为古琴上增加任何多余的东西,力求琴声的“原汁原味”,所以上弦应该是一个琴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艺,本文就为初学者来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给古琴上弦。
一、打蝇头。
上弦之前,需要先把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做好,如打蝇头、制作绒扣等,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前期的工作。
古琴与其它乐器不同,琴弦的两端不是通过机械等部件把琴弦固定,而是一端系在琴底雁足上,另一端则是打一个结与琴轸上的绒扣拴在一起。琴弦一头所打之结根据形状称其为“蝇头”,也有琴人雅称其为“蜻蜓结”,两者均指此结。所以打蝇头为上弦的第一步。古琴七条弦共七枚蝇头,其大小要一致,不可或大或小。另外,蝇头有正反,上弦时正反也要安好,以反面靠岳山,正面朝上。
近代的一些琴书上对如何打蝇头都有详细的图解,如《梅庵琴谱》、《琴学备要》、《古琴演奏法》等书,本文便以龚一先生《古琴演奏法》一书中的图解为例,借花献佛,为大家作一介绍。(以下图片均取自该书)
蝇头打结图解
二、轸之绒扣。
琴音高低依琴弦之松紧而定,而琴轸、绒扣便是掌管琴弦松紧的主要部件,所以琴轸和绒扣至关重要。琴轸多由木质、玉石、象牙、犀角等制成,但以木质为最好,如紫檀、红木等。搓绒扣的绳子也较为重要,不可用有弹性合成材料,如尼龙,塑料等,绒扣最好用丝线,既耐用又美观。如无丝线,普通的麻线也可,但不耐用,搓时需比丝绳多用几根。搓绒扣所用的丝线不可太多,太多则搓成太粗,难以穿进琴轸;也不可太少,太少则搓成太细,一是不耐用,二是上弦后绒扣容易在琴轸里打滑,难以固定,所以搓绒扣的丝绳数量要适量,应以20根左右为宜。
古琴在拧动琴轸微调音高时,通常是逆时针方向拧动琴轸为紧,音将调高,顺时针方向拧动琴轸则为松,音将调低。但如果搓丝线时方向发生错误,则上好弦后,琴轸调弦的方向恰恰相反,不合常规,所以搓绒扣时方向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搓绒扣方法如下:
首先固定位好丝绳的一端,然后双手掌心相对,搓捻丝绳的另一端,注意搓捻时要左手向下、右手向上搓捻;如手头没有合适的固定物,便可用牙齿咬丝绳的一端,再掌心相对搓捻另一端,此时便需要左手向上、右手向下搓捻,否则绳子便会搓反。等绳子搓捻至一定的“劲”后,再将两端对齐,一手捏住绳子的中端,另一只手轻轻将两股绳合并为一根绳,此时两股绳子自然会拧在一起,形成一根如麻花状的绳子,其的中端便是套蝇头的地方。最后,绒扣的尾部要打一结,以防绒扣慢慢松散。
绒扣搓好后,再把绒扣穿进琴轸,以备上弦时再用。此时还应提前准备一根细铁丝,以辅助绒扣穿过琴轸的小孔。穿琴轸时应先用细铁丝把绒扣从琴轸的底孔穿至琴轸上面的顶孔,然后再用铁丝把绒扣从琴轸中间的颈孔掏出,围绕琴轸旋转一圈,然后再把绒扣从颈孔再穿至琴轸的顶孔,最后将绒扣抽紧,绒扣便制作完成。制作绒扣时就应大致调整好绒扣的长短,以便上弦时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整。
琴轸及绒扣图解
三、上弦
以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就可以上弦了,此时还应准备一大一小二块毛巾,小毛巾卷成卷以供把琴弦拴在雁足时所用,大毛巾铺在地上以备上弦时保护琴体。
将制作好的绒扣由轸池顺着承露上面的弦眼穿出琴面,然后七条弦依次穿过绒扣,此时应先调整好绒扣的长短,并拉紧蝇头,使上好弦后,蝇头的位置恰好在岳山中间,否则,蝇头若出岳山,音哑不亮,蝇头若不及岳山,则音烈失润。琴弦穿入绒扣后,将琴身竖立,琴尾向上,琴头向下,并把刚才准备的大毛巾铺在地上,以保护琴首。左手扶住琴体,右手把琴弦拢入龙齦后紧紧将其拉至琴底,然后把弦的末端卷于刚才准备好的小毛巾卷上,以便上弦时方便用力。试音合适后,将琴弦末端紧紧绕于雁足之上,这一过程切勿将琴弦放松,以免上弦后,音没有试音时音高。每弦初绕时必须顺着雁足紧靠琴底,圈圈靠紧,等琴弦固定后将弦尾插入弦与琴底的鏠隙之间,不必绾结。
蝇头置于岳山位置图解
上弦的顺序:
传统的上弦通常以五弦为始,依次是六、七弦,然后再上一、二、三、四弦,现在琴人多以一弦为始,依次是二、三、四、五、六、七弦,其法如下:
先上一弦,一弦的音高通常以调音器C管为标准。古琴多是个人独奏,琴弦调至松紧适度即可,即使一弦比C音略松紧半度也可(注:宜低不宜高,如一弦标准音定的过高,上七弦时绷得太紧便容易断弦),但如果是与其它乐器合奏,就必须将一弦调到正常音高C,这样正调才是标准的F调。
一弦上好后,再上二弦。拉紧试音时,可用一弦音高做为参考,使二弦散音与一弦徽外按音相同。
二弦上好后,再上三弦。拉紧试音时,可用二弦音高做为参考,使三弦散音与二弦十二徽按音相同。
三弦上好后,再上四弦。拉紧试音时,可用三弦音高做为参考,使四弦散音与三弦徽外按音相同。
以上四弦均系于靠近一弦的雁足,绕时自里朝外按逆时针方向绕于雁足。
一、二、三、四弦上好后,再依次上五、六、七弦。上五弦时以四弦为参考,使五弦散音与四弦徽外按音相同;上六弦时以五弦为参考,使六弦散音与五弦十二徽按音相同;上七弦时以六弦为参考,使七弦散音与六弦徽外按音相同。
以上三弦均系于靠近七弦的雁足,绕时应自里朝外按顺时针方向绕于雁足。
等七条弦均上好后,最后把琴置于琴桌之上,然后通过琴轸的微调来把七条弦最终调至音高合适,此过程可参考拙著《琴学解惑十五:如何给古琴定弦》一文。至此,上弦工作便算结束。
由此可见,给古琴上弦,是一件既费力气又需要技术的工作,但对于琴人来讲,可能又是一件乐事,正如书家之磨墨,园丁之护花,乃是苦乐相半之事。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