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传统古筝曲流派有哪些?

满月无暮皆是温柔

2021-08-10 14:59阅读27评论0

潮州筝

流传于潮州、揭阳、汕头、闽南及东南亚等潮语地区,是“潮州弦诗”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手法自成体系,风格独树一帜,对现代筝曲影响甚钜。潮州筝曲调式多变,有明快的轻三六、厚重的重三六、悲凉的活五等,另有“曲速三变”、“催法”等曲法。潮州弦诗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潮乐十大套”。由于其地理位置,潮州筝派是中国近代古筝海外传播的先导,辐射范围包括越南及琉球、东南亚、香港、澳门、台湾等。

河南筝

流传于河南省。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河南筝乐主要来源于“大调曲子”。“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流行在开封的曲艺为基础逐渐演化而来的。传统河南筝曲主要可分为板头曲及牌子曲两大类。右手技巧:“拇指靠弹重托”、“短摇”、“倒剔正打”。左手技巧:“以韵补声”,这也是河南筝派的最大特点,即左手利用按、揉、吟、颤等技法奏出大、小颤音和上、下滑音,使旋律获得装饰效果,以增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地方特色。

山东筝

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地区郓城、鄄城。有山东琴曲组成的“大板曲”和山东琴书的唱腔、曲牌、民间小调组成的“小板曲”两种。华丽明快为山东筝的特色,主要使用右姆指奏旋律,右手小关节托劈(多16分音符)、带有音头的刮奏、左手颤弦振幅大,另外有“走指”[来源请求]和“邻弦同音”等特色技法。

浙江筝

流行于江苏、浙江地区,由于浙江省省会杭州市古称武林,故浙江筝又称“武林筝”。浙江筝派由于形成时间较晚,受到了大时代环境及人为的影响,成为五大流派中的后起之秀。其内容主要为丝竹乐、板头曲、弦索套曲等,并与“杭州滩簧”关系密切。以右手清弹为主,其音乐淡雅、含蓄、清秀。

客家筝

又名汉乐筝曲,流传于广东省兴宁、梅县、蕉岭、大埔和福建省西南部等客语地区,是“客家音乐”的一部分,保留了不少古曲。有“硬线”、“软线”之分,硬线曲较轻快、华丽,软线曲古朴典雅、旋转委婉。

福建筝

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区域,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起源于福建“古乐合奏”,以古筝为主奏乐器的演奏形式,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陕西筝

又称为秦筝,是以今日之“秦声”音乐风格为依据。所谓“秦声”概指秦地的传统音乐,包括戏曲、宗教音乐和所有陕西风格的民间音乐。陕西风格筝曲的特色鲜明,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即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偏高,七级音偏低)的游移性为其特征。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