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器评价网

陶渊明是如何弹古琴的?

坊韵

2021-08-04 13:40阅读27评论0

陶渊明,名潜,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他出身于落魄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去为官,但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为人真诚率意、潇洒旷达,爱好读书、喝酒,而且痴迷于弹琴。


与友人相酌,如果他先醉了,就直率地告诉友人:我醉了,想睡了,您走罢。话没说完,就抱着他心爱的古琴,枕着书,挨着酒杯,呼呼入梦了。


据记载,陶渊明的古琴“弦徽不具”,没有琴弦,也没有任何装饰,是一张十分简陋的“素琴”。但他却视若珍宝,平日里琴不离身,凡饮酒,必“抚弄以寄其意”,而且弹着弹着,就完全沉醉在酒香琴韵中了。

 

每当与朋友相聚,他也会抚弄着那张特别的无弦琴与友人相和。问他无弦无声,弹的是什么?他就真诚地回答:“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思是,只要在琴中表达出自己的意趣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弹弦出声。

 

这也使得历代文人一直揣测陶渊明究竟是否会弹琴。其实,无论他是否会弹琴,陶渊明喜爱古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有琴有书,载弹载咏”,即使在其终老之际,陶渊明亦写出了“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诗句,可见琴书伴随了他的一生。


也许我们不应着眼于陶渊明是否会琴,而是应该了解其中所体现的一种观念。就如同陶渊明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一般,他追求的是其中的“趣”。


陶渊明一生对琴学、琴艺感悟独到,对儒、释、道的审美标准和体验也钻研尤深。

 

陶渊明所追求的“趣”,也就是孔子感慨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就是庄子赞叹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成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就是陶渊明自己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真义无言。


陶渊明所向往的,正是在其诗文和音乐中所表现的这种无形之大象,无声之大音,无言之真义。

 

一曲随心而弹,音由心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趣啊!


更多

提示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