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11:0028
0
《文王操》本是用来歌颂周文王的琴曲,后失传。
据《史记》和《韩诗外传》记载,孔子曾向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襄学琴,所学之曲正是《文王操》。后人在试图恢复还原《文王操》时,便将琴曲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主体由周文王变成了孔子,故后来的《文王操》被认为是赞颂孔子德行的曲子。
古代中国人以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理念对于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颂歌,其内涵深邃博大,旋律丰富感人,无愧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聆听此曲后,一种仰慕的、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韦编三绝》是古琴曲中最著名典故之一。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老夫子「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归鲁而喜读《周易》,常手不释卷,以致穿竹简的牛皮都被翻断了多次。本曲表现的正是孔子在聚精会神的阅读《周易》时的状态及其对《易》理的领悟过程。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思贤操古琴曲名,相传孔子思颜回而作。孔子思颜子而作。屡称,好学,丧予之叹,悼道之无传也。其音悲戚悠扬,通乎造化,超乎古今。然传之为丝桐,遂作思贤操。
近代《今虞琴刊》中关于此琴曲有一种新的解析: 古调,惟流传海滨箫管中。先厳月秋公雅擅琵琶,熟繙此操。当更深人静,慢捻轻拢,韵永音悲,闻者太息。元白少时,夜读既毕,伏枕欲寐,闻此则魂梦俱清,故其节奏,耳聆最熟。及学操缦,乃为繙谱入琴,抚弄多年,始得韵味。嗣因同好聆音不乏求授,不敢自秘爰创斯谱。
《获麟操》,中国古琴曲,相传为孔子所作。一名《谨微》并收录在在《西麓堂琴统》中。
相传为孔子所做,《获麟》原谱最早出现于《神奇秘谱》。其中《藏春坞琴谱》和《重修真传琴谱》等也收录了该琴曲。
《获麟操》是孔子伤感祥兽“麒麟”为人所捕获又被弃之城外所作。鲁哀公十四年,野外狩猎时,有人捕获一麒麟,载回后发现麒麟的左前腿断了,以为不祥,就弃之于野。孔子听说后非常悲痛,慨叹祥兽乃为明主而出,却为人所害。于是作琴曲《获麟操》,借此比喻有德之士生不逢时,而不为人所用的遗憾。
是否确定删除评论